漢語教師志愿者在菲律賓的苦樂生活
劉晶和學生一起包餃子
語言障礙帶來的孤獨
劉晶教書的學校位于菲律賓中部米薩鄢群島中的阿克蘭省省會卡利博鎮,這里沒有多少華人,是漢語從未涉足過的荒原。初到異國他鄉的她沒有同伴,在學校內也找不到可以用漢語對話的人。語言的障礙給交流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日子仿佛與世隔絕一般。
面對孤獨,劉晶只能不斷地鼓勵自己:“要珍惜,要自信,要自強,要有計劃性地去生活”。她主動去適應菲律賓的生活,到學校跟當地老師聊天,多結識新朋友,孤獨感也就不那么強烈了。
現在,劉晶不僅能說菲律賓式英語,還能說上兩句當地人的方言米薩鄢語。她說:“磨礪內心要比油飾外表難得多,就像水晶與玻璃的差別?!?/p>
沒有粉筆和窗戶的“教室”
鐘添福,在菲律賓主流大學——南伊羅戈省社區公立大學(Ilocos Sur Community College,簡稱ISCC)任教,他用“出乎我意料”來概括菲律賓的教學生活。
在這里,沒有教材,就“老師口授、學生做筆記”;沒有多媒體、投影儀,就親自動手制作教具來豐富課堂;沒有粉筆、黑板擦(有限供應),就自己掏錢買;教室也不夠,就帶一部分學生在樓道口或體育場的臺階上上課,僅有的教室,有些窗戶也只剩下空架子,沒有玻璃,甚至有的連門都沒有。
值得慶幸的是,學校圖書室里有我國駐菲律賓Laoag領事館免費贈送的30套漢語教材。當鐘添福把《跟我學漢語》,分發給學生使用時,他們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高呼“I love China”。
不到一個月,學生就喜歡上了漢語課,紛紛向學校要求把課時從原來的一個學期延長為一個學年,并很快獲得了批準。面對這樣艱難的教學環境,鐘添福說:“在菲進行漢語教學是我熱愛的工作,無論遇到多少困難,我都會引以為榮,青春無悔?!?/p>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