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深入推進。省級行政審批事項減少73%。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整合組建了五大省屬企業集團。農村工作機制不斷創新,集體林權制度、土地經營權、海域使用權等改革繼續深化,42個小城鎮開展綜合改革建設試點。財稅、投資、金融等領域改革積極推進。科技、教育、文化、醫藥衛生等體制改革不斷深化。深入實施大開放戰略,對外交流合作水平顯著提高,五年累計進出口總額4800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00多億美元。廈門經濟特區擴大到全市,平潭開放開發成效顯著,閩港澳僑合作成果豐碩。
閩臺交流合作更加緊密。成功舉辦了三屆海峽論壇,成為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品牌。每年舉辦100多項涉臺大型交流活動,兩地文化交流、人員往來日益頻繁,五年累計來閩臺胞突破1200萬人次。率先開通對臺海上直航客滾航線、空中直航定期航班和直接通郵,首個國家級對臺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首個兩岸知識產權交流中心和首個兩岸職業教育交流合作中心相繼成立。經貿往來不斷加強,五年累計實際利用臺資78億美元,對臺貿易額超過400億美元。率先出臺對臺農業合作地方性法規,率先實現大陸企業入島投資,率先啟動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建設,新設和籌建了一批國家級臺灣農民創業園、臺商投資區,古雷臺灣石化產業園區集聚了一批重大項目,成為我省新的經濟增長點。
民生福祉顯著改善。全省各級財政用于民生支出4500億元,年均增長25.3%。城鄉就業規模不斷擴大,累計新增城鎮就業33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加快,全省三次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今年1-10月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現金收入達20887元和7597元,分別比2006年全年收入增加7135元和2762元。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城鄉低保應保盡保,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保障性住房建設規模擴大、速度加快,災后新居建設群眾滿意。扶持原中央蘇區、革命老區力度加大。適齡兒童入園率和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分別達89.45%和83.4%、居全國前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大幅提高。公共衛生服務、基本醫療服務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和老齡事業健康發展,殘疾人事業進一步得到重視。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較快發展,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體育、計劃生育等工作得到加強。
民主政治有序發展。支持人大依法履行職能,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會作用進一步發揮。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不斷提高。鞏固和壯大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民族、宗教、僑務工作取得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切實發揮了黨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依法治省、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得到加強。“平安福建”建設成效明顯,連續七年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省。依法處理信訪事項“路線圖”實施以來,赴省進京上訪率降幅較大。全省所有設區市連續兩屆被評為全國“雙擁模范城”。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