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塑像——鼓浪嶼一景(朱慶福攝)
思明區位于廈門島南部,由本島南端和鼓浪嶼全島組成,三面臨海,與金門隔海相望,是廈門經濟特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和金融中心。思明區歷史悠久、人文薈萃、區位獨特、經濟發達,面積76平方公里,現有人口約93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 63萬人),下轄10個街道辦事處,共有96個社區居委會。
思明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最活躍的區域之一,匯集著大量的人、財、物等要素資源,具有良好的發展優勢、環境優勢和基礎優勢。“十一五”期間,地區生產總值從2005年的262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531億元,財政總收入從45億元增加到93億元,年均增長超過20%。單位土地面積貢獻率分別為全市平均水平的5.4倍和3.7倍。在“全國中小城市科學發展百強”評比中,已連續5年入圍并從第1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14位。
隨著改革開放的縱深推進,特別是在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加快推進的時代大背景下,思明區進入了發展的關鍵時期、攻堅時期,一些阻礙發展的瓶頸問題日益顯現:空間資源約束趨緊,高基數上維持高增長的難度加大;區域競爭趨于激烈化,產業升級的腳步緩慢,區域優勢面臨削弱的危險;創新能力不足、體制機制改革難,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深層次矛盾等。
面對這些問題,思明區要以什么樣的思路、路徑和舉措來加以突破,從而繼續引領科學發展新跨越,成為拓展思明區發展深度廣度的關鍵所在和出路所在,也成為考驗思明區領導班子和干部群眾智慧的一道難題。
中共思明區第十次黨代會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思明區第十次黨代會立足區情、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加快轉變,明確提出“全面構建幸福思明”這一宏偉目標,以更加扎實、更富創造性的工作,奮力完成“兩個翻番”,實現“三個率先”,建成“四大中心”,造就“五宜城區”。即力爭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財政總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在全市率先實現產業發展創新,率先實現社會管理創新,率先實現行政管理創新;基本建成海峽西岸重要的金融服務中心、商務營運中心、消費購物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打造成為“宜居、宜游、宜學、宜商、宜業”的中心城區;全面構建居民更加富裕、社會更加和諧、生態更加優良、文化更加繁榮、生活更加舒適的幸福思明。
那么什么是“幸福思明”?它有什么特點?以什么作為支撐?又有怎樣的美好愿景?
今天,我們一同來破解“幸福思明”的密碼。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