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風首頁
> > 正文
“太原愚公”義務修路40年 看見路不好走就難受
http://www.caoliu14.com?2011-11-14 16:03? ?來源:太原新聞網
我來說兩句
3.倆鐵筐修好管線橋
為聯系業務方便,張大爺在南內環街買了一套房子,從農村搬到了城里。上世紀80年代末,張大爺忙于結婚生子,修路的事就擱了幾年。
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有一次他路過汾河上的管線橋,發現鋪橋用的預制板間隙很大,有些賣雞蛋的、換大米的人經過時,會被顛得雞蛋也碎了,大米也散了,張大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逐漸萌生了修管線橋的想法。但那時張大爺已經不承包拖拉機了,水泥廠也很少去,修路材料成了問題,怎么辦呢?張大爺想到了利用鋪路廢料——瀝青塊。
張大爺專門找人做了兩個鐵筐,掛在自行車后座兩邊,里面再擺上兩個鐵桶。在跑業務的路上,他就用這兩個鐵桶收集路上殘留的瀝青、水泥。有時候遇到剛完工的馬路,就在附近尋找廢棄的材料,或者好說歹說跟施工隊要一點。有一次,施工隊同意給他瀝青,但由于放置時間較長,瀝青死死地粘在地上。他用鐵鍬幾次都沒弄下來,于是買了砧子、錘子,一點一點地把瀝青搗成塊,裝進桶里。
修路材料攢夠之后,他就趁天氣熱的時候來到管線橋,把瀝青塊倒進橋縫,“瀝青得趁天熱的時候和石子混在一起用錘子砸實,一點一點地砸,砸實了它就不會從縫里掉下去。水泥和好用鐵鍬抹平就行,但水泥不好用,車軋的時間長了還會掉下來,最好就是用人家修路時候配好的瀝青石子。”張大爺說。
張大爺的執著見了成效,幾個星期之后,管線橋中間的縫都修補好了。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11-09南陽青年義務消防隊:傾心為鄉親,無私作奉獻
- 2011-11-07石獅組建“義務方言翻譯隊” 為走失老人找家
- 2011-11-02七旬孤寡老漢義務擺渡20年 住草庵水電不通(圖)
- 2011-11-0282歲老人10年堅持義務指路 能熟練背5千站點(圖)
- 2011-10-25趙海生:義務修車二十余載 罹患癌癥癡心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