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總是要有點精神的。”一座城市也同樣需要有自己的城市精神。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在長期發(fā)展變遷過程中形成的獨特的精神品格,是城市的靈魂和人民的共同價值追求,是城市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城市精神對于一座城市的生存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不僅是引領城市發(fā)展的旗幟,而且是推動城市發(fā)展的動力。
在城市化迅猛發(fā)展、城市競爭日趨激烈的今天,一座城市的發(fā)展不僅取決于基礎設施的完善,更取決于城市精神的支撐。城市精神對外展示的是形象,是吸引人才、資金和旅游的重要方面;對內凝聚的是力量,是團結市民奮力拼搏的源泉所在。例如,夢想、創(chuàng)造、競爭的紐約精神,時尚、浪漫、文化的巴黎精神,干練、優(yōu)雅、合作的東京精神,推動了這些城市不斷發(fā)展,吸引了世界各地人民的關注。如果一座城市缺乏鮮明的城市精神的支撐,只是高樓林立、街道寬闊的冷漠都市,那么這座城市也就失去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就不可能長久持續(xù)地發(fā)展。
以“愛國、創(chuàng)新、包容、厚德”為核心內容的北京精神,與首都北京高度契合,是北京精神文化的生動展現(xiàn),深切體現(xiàn)了首善之區(qū)的歷史傳統(tǒng)、精神狀態(tài)、社會風氣和人文價值。愛國主義不僅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且是北京精神的核心。北京是具有愛國主義光榮傳統(tǒng)的城市。尤其是近代以來在關系國家民族命運的重大歷史關頭,都與北京這個名字緊密相連。“五四”運動的發(fā)端、“七七”事變的爆發(fā)、開國大典的舉行、奧運盛會的舉辦等,都永遠銘刻在北京這座城市上。創(chuàng)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也是北京精神的靈魂。敢闖敢干、勇于創(chuàng)新,一直是北京這座城市的名片。從改革之初以北京大碗茶社為代表的個體經濟,到以“中國硅谷”中關村為代表的高新科技,無不是北京創(chuàng)新精神的光輝典范。包容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北京精神的精髓。北京是一個典型的移民城市。北京人口從新中國初期的100多萬,到1978年增加到800多萬,再到現(xiàn)今的近2000萬,人口增長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量外來人口的流入。正是由于北京的開放心態(tài)和包容精神,才吸引全國,乃至全世界各地的人到北京居住、工作和生活,不斷為北京輸入新的血液。厚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也是北京精神的基礎。北京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厚重的歷史積淀,培育了北京人崇尚美德的精神品格。新中國成立后,作為全國政治、文化的中心,北京更是把社會主義道德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市民的道德素質不斷提升,為全國和世界各地人民所贊譽。(孫存良)
![]() |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