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英雄李文祥與老伴。記者 史長來 攝
當大家推舉他當上村里的大隊長后,他感到肩上的責任更大了,天天繞著村里的這些土地琢磨。當時縣里號召引黃種稻,而北街村地處背河洼地,水洼地多,正適宜種稻。李文祥下定決心,主動擔任稻改隊長。1966年,他和妻子憑著在福建的種稻經(jīng)歷,帶領大家挖渠引水,修整水田。
經(jīng)過稻改,原來畝產(chǎn)只有二三百斤的低產(chǎn)田,第一年就有了一千多斤的好收成。不僅讓全村人吃上了白花花的大米,也結束了全村吃救濟糧的歷史。而今,這里的優(yōu)質(zhì)水稻已經(jīng)成為范縣的知名品牌,被命名為“國家優(yōu)質(zhì)水稻示范區(qū)”。此后,為了讓村里人更快富裕起來,他還帶領大家種西瓜,發(fā)展小麥加工企業(yè)。他說:“啥時候全村人都富裕了,我的任務就完成了。”
村委會主任董明亮掰著手指頭歷數(shù)了李文祥為村民所做的一件件事:村里建養(yǎng)殖場,他捐出蓋房子的木料;村里調(diào)整種植結構,他出錢購置設備;村里建學校、修馬路,都是他第一個捐款;村里的那些貧困戶也都得到過他的資助……
“黨員干部不能給國家添麻煩”
李文祥在金錢和權力面前不受誘惑,寵辱不驚,守住了寂寞,更耐住了清貧。
有人給老人開玩笑:“你要是當年不回來,早就該享受離休待遇了。”他卻說:“干革命是為了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不是為了要待遇!”福建省建設廳的同志曾先后兩次輾轉(zhuǎn)來到范縣找到他說:“組織上恢復你的干部身份,落實你的生活待遇,可以馬上返回工作崗位。”
李文祥卻非常平靜地說:“我在這里生活得挺好,不用麻煩組織了!”
1998年,全國開展“愛心獻功臣行動”,為革命功臣新建或翻修住房。范縣民政局在調(diào)查摸底后確定了90多位革命老功臣,李文祥就是其中一個。可是,當縣民政局決定為他翻修房子時,卻被拒絕了。他說:“我的房子一不透風,二不漏雨,還能住。咱不能給國家添麻煩。”
今年初,范縣民政局在開展的“敬老工程”中,專門安排李文祥老人去市里開會,利用3天時間為他建起了擁有衛(wèi)生間和廚房的配房,把家里的主房粉刷一新,還裝上了大容量的太陽能熱水器和取暖設施。老人回來后卻很不高興:“早知道你們這樣弄,我就不出去了!”
幾十年來,范縣白衣閣鄉(xiāng)先后多次遭受自然災害,成千上萬名困難群眾都得到了求助。可是,翻遍鄉(xiāng)民政所、縣民政局的困難群眾救濟花名冊,始終都沒有李文祥的名字。
人們不禁會問:一個南征北戰(zhàn)大半個中國,為新中國立下汗馬功勞的戰(zhàn)斗英雄,和平年代自愿回鄉(xiāng)支農(nóng),帶領鄉(xiāng)親們苦干一輩子,寧做無名英雄,甘當平民百姓。他為啥能有淡泊名利的心態(tài)、無私奉獻的情懷?
老人這樣說道:“我生長在黃河岸邊,我永遠是黃河的兒子。”
在李文祥身上讓人真正體味到了,黃河的品質(zhì),黃河的胸懷,黃河的犧牲精神。(記者趙達)
李文祥的女兒李金英對記者說:“我15歲輟學回家后,鄰居介紹我去給別人賣咸菜,鹽把我的手浸出了一道道血痕,我一天只能掙3塊錢。那時,每天天不亮父親把我送到門外,天黑后再到村口等我回來。就是在那種條件下,父親仍然堅信困難是暫時的,告誡我不準給組織找麻煩。”
2005年,老兩口基本喪失了勞動能力,李金英自己也有了兩個孩子,她看到家里實在難以支撐,偷偷找出李文祥的復員證,到民政局申請了560元補助。那年春節(jié),李金英破例多買了幾斤肉,李文祥追問出原因后,氣得說不出話來,指著李金英一個勁地說:“你怎么能這樣?你怎么能這樣?”李金英委屈得直抹眼淚。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11-08我省隆重表彰第二屆福建省道德模范
- 2011-11-08省直機關開展道德模范網(wǎng)上系列學習宣傳活動
- 2011-11-04第二屆福州市道德模范表彰大會召開
- 2011-10-31溫州市“道德模范基層巡講”首場報告會在鹿城區(qū)舉行
- 2011-10-31湖州第三屆“道德模范·時代新農(nóng)民”評選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