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遺余力捐建圖書室
小西柔弱又強悍。8月29日下午,平涼,面對渾濁流急、30米寬的汭河,所有人一籌莫展。這里本有一座浮橋,是過河的唯一通道,不久前垮塌,而今新橋正在建,只能到河中間。
河的那邊是一個叫同中的有300多戶人家村莊,村莊里有一個小學,村里115個孩子在那里上學;河的這邊是當地幾名助學義工、教育局工作人員、3名來自廈門的志愿者,還有901冊要捐給同中小學建圖書室的書以及籃球、足球等體育用品。
卷起褲管淌過去?找個梯子架在兩岸距離較短處走過去?等水勢消退再來?這些方案最終都未能奏效。最終敲定的方案雖然讓來自廈門的小西覺得驚險,但被公推為最能保證圖書迅速、安全達到對岸的法子:請正在修橋的挖掘機送大家渡河。
書放在挖斗中,人分為兩批站在挖掘機側面、背部,便隨著挖掘機搖搖晃晃地在急流中,蠕動前進。到岸后,早已等候在岸邊的同中小學的師生,便將書和體育用品裝上板車,歡喜地從兩塊玉米地之間的小路,拉去學校。小西等人跟隨其后,迤邐而行。
渡河時,小西最為慌張、柔弱;而到了學校,看到書一包一包拆封,她又最為興奮。這個真名為湯玲玲的28歲女孩,已是第二次來到甘肅平涼。兩次所來,她的目的一樣:為偏遠學校捐建圖書室。這次,她要用募集來的錢,在甘肅平涼、慶陽等地一口氣為30個中小學捐建圖書室,圖書總量28209冊,價值近70萬元,體育用品共23300元。
在平涼與小西見面時,小西比以往顯得疲憊不少,眼圈發黑,但說起話來,她的活力又將疲憊一掃而空。從激動的言語中,可以看出,她對捐建圖書室的熱情只有增無減。
那次,小西花了8天在甘肅跑遍30個學校。為了能遂此行,在之前的半個多月里,她被迫連續通宵加班,白天繼續上班,什么時候累得不行了,就隨便打個盹。她自己都不知道,這段日子里,自己究竟一天睡了多久。她笑稱自己是最強悍的“超女”。
2009年在四川捐建第一個圖書室以前,小西已經做了不少“一對一”捐資助學。但漸漸地,她認為,建圖書室更能保證孩子們的切實收益,而不至于被個別師長利用、孩子卻仍然無助。到平涼之前,小西已陸續在四川、廣西、甘肅捐建了14個圖書室。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