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旁邊就是農田,每天空氣里都飄著濃濃的牛糞味…今天四點,我就在牛糞味中醒來,備課。”
“四點就起來改作業,備課,煮稀飯。清貧,清苦,清心寡欲。”
“每天睡四五個鐘頭,中午也不休息,輔導學生。每個人單獨講作業作文。剛才聽課文錄音太困了,瞇了一下,就算是休息。”
……
從白領到鄉村女教師
小西每天都會在微博記錄下一些小片段,關于她在廣西的支教生活,關于她和孩子們的故事。對她來說,10月8日的這次啟程是全新的。她從一個不停奔波為貧困地區學校捐建圖書室的廈門白領女孩,搖身一變,成為在廣西山區的鄉村女教師、志愿者。
“小西”這一稱呼源于她在廈門某論壇上的網名“阮倩西”,很多通過網絡了解、支持她的人并不知道的真名是湯玲玲。這個來自蘇北的女孩,最初的理想與山區的孩子們毫不相關:先工作幾年緩解家里的經濟壓力,找個機會出國留學 。
但2007年,當小西因為經濟原因放棄公費讀研的機會,到廈門工作,并偶然參加了助學組織的一些活動之后,她原來的理想便轟然崩塌。她突然發現,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幫助,而這項事業在中國,是一輩子也做不完的。何必出國?自此,她走上了這條“不可收拾”的路。
筆者上次見到小西時,還是八九月時,與她一起到甘肅平涼捐建圖書室。那時她曾告訴我:“從甘肅回廈門后,小西打算辭了現在的工作,到廣西支教去。”她走上了既定的道路。
小西清貧而富有。辭職到廣西之前,她的月薪上萬元,即便在廈門也不算低,但她自己只租每月250元的房子,省吃儉用,“把錢都用在執行捐建圖書室上了,孩子們才是真正需要錢的”。她的富有都體現在“書”上。
不論是每次看到孩子們開心地翻閱自己捐贈的書,還是看著自己租住平房里擺放得滿滿的書柜,小西都覺得,自己無比富有。
“做完這次,我所有的身家就只剩5000元了。”從甘肅回廈門后,小西的積蓄所剩無幾,但她仍堅持走上了支教道路,“5000元,在那邊撐1個學期應該沒問題吧,然后再回廈門賺錢建圖書室”。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