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供品”背后貓膩多 多為商家促銷手段
“特供茶”是茶企公關手段
福建知名茶企越來越多,相互競爭比較激烈,一些茶企出于日常公關的需要,會不定時向貴賓客戶免費分發(fā)“特供茶”,往往還比較“吝嗇”。
“就給一小罐,茶罐里也就裝幾泡茶。”福州的王先生曾經(jīng)參加廈門某茶企的茶事活動,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活動結束后,主辦方給貴賓每人僅一小罐的特供茶。
福建某鐵觀音茶企市場部負責人說,該茶企有一款濃香型的“特供茶”,為避免流向市場,特意在茶葉小泡袋上標注“非賣品”字樣。
據(jù)業(yè)內(nèi)人士介紹,由于特供茶面向特定的貴賓客戶分發(fā),分發(fā)時量都有嚴格控制,這樣對外就容易給人營造出物以稀為貴的感覺。
聲音
“特供”商品賣的是心理暗示
“在市場上哪有那么多的特供茅臺?很多有可能是假的。”江西人李先生曾從事茅臺酒經(jīng)銷,他說,那些“特供酒”也是普通酒,進貨價也就幾百塊錢,外包裝打上“特供”,價格就會翻一番。“特供酒”和“特供茶”賣的其實不是酒和茶,而是一種心理暗示,是利用了消費者對特權產(chǎn)品崇拜與羨慕的消費心 理。
福州溫泉路一家銷售煙酒店的趙經(jīng)理則說,賣特供酒時,一些店家拿不出有關廠家進貨證明,也不肯給發(fā)票,他們就是利用了消費者青睞用所謂的特權產(chǎn)品送禮的心理。
福州鼓樓工商局執(zhí)法人員表示,目前寫有“特供”、“專供”的酒是不允許在市場上流通的,市民一旦發(fā)現(xiàn),可以舉報,廠家鑒定后,工商部門再按照其是否假冒、侵權等認定責任。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