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文化廳黨組書記、廳長 陳秋平
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為我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全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指明了方向。當前,我省文化建設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我們要緊緊抓住加快文化改革發展的難得機遇,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緊密結合我省文化工作實際,科學謀劃、全力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加快建設文化強省。
要把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文化建設各個方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要深入領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融入文藝創作、文化創意、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群眾文化活動和精神文明建設等各個方面,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構建和諧文化、和諧社會。
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產力。積極穩妥推進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在省屬院團改革試點取得成效的基礎上,組建我省演藝文化龍頭企業。通過改革激發國有文藝院團活力,實現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完善勞動人事、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不斷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質量和水平。深化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職責明確、反應靈敏、運轉有序、統一高效的宏觀調控體系。繼續推進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進一步健全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
要加快發展文化產業,全力推動文化產業成為我省支柱性產業。著力優化文化產業整體布局,積極引導特色文化產業有序聚集,發展壯大特色文化產業群。實施骨干企業帶動戰略,切實加大資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做大做強重點文化企業和園區。充分利用我省文化底蘊深厚、文化資源豐富的優勢,大力推進文化與科技、旅游相結合,提高文化企業核心競爭力,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文化產業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全面推進閩臺文化產業深度有效對接,努力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推動文化企業進入國外主流市場。
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勵社會資金參與,加強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大力開展文化下鄉和文化進社區、進校園、進軍營等公益性文化活動,深入推進福建特色公益性品牌活動,切實加強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工程等項目建設,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廣泛開展社區文化、廣場文化、村鎮文化、校園文化等群眾性文化活動。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運行管理機制,加大公共文化產品生產和服務供給,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多樣化、社會化。
要加強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充分發揮文化引導社會、教育人民、推動發展的功能。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強對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引導,創作出更多健康向上、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文藝作品,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大力推進文化創新,不斷豐富文化品種、樣式、載體、風格,全面激發文化創造力。實施文化藝術精品工程,加大創作力度,加大藝術創作投入,完善藝術創作生產傳播機制,不斷推出富有福建特色、展現海西風格的精品力作。
要深化對外對臺港澳文化交流,提升福建文化影響力。認真落實央地合作項目,充分發揮我省僑鄉優勢,積極探索和尋找我省文化藝術與國際市場的最佳契合點,搭建交流平臺,打造交流品牌,增強福建文化在國際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大力弘揚中華文化。進一步加強閩港澳三地文化交流與合作。
要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健全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發展體系,切實加強國家級和省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建設,以及全省各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展示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持續推進文物保護工作,加強對歷史文化名城、名街、名鎮、名村的保護和管理,加強對涉臺文物、水下文物的保護,以及對世界文化遺產和全國重點文物的保護。廣泛開展文化遺產保護宣傳教育活動。
要加強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為文化改革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