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公共文化設施網絡掠影:公共文化展現秀美畫卷
http://www.caoliu14.com?2011-10-24 08:22? ?來源:福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鏡頭二:上午10點17分 市博物館鑒賞大廳
在一個擺滿各式機器人零部件的臺子前,福建好小子教育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一位女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學習如何組裝及操作機器人。當天,“牽手市博、歡聚周末”好小子機器人專場活動在這里舉行,喜歡科技活動的全市中小學生找到了自己的“精神樂園”。
鏡頭三:上午11點26分 象園街道綜合文化站
10多位小區居民正在棋牌室里,聚精會神地下棋、打牌,其樂融融;而在旁邊的多功能活動廳,一群婦女在教練帶領下練習氣功。象園街道綜合文化站6月初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使用面積約600平方米,設有8個功能區,是一處面向轄區群眾免費開放的公益性群眾文化活動場所。
鏡頭四:下午4點22分 林覺民冰心故居
一群游客在林覺民夫婦銅像前拍照。位于南后街與楊橋路交界處的林覺民冰心故居自去年免費開放后,游客與日俱增,截至目前,游客數量已突破13萬人次,平均每天接近500人次。
鏡頭五:晚上7點30分 五一廣場
此時,五一廣場“五一之聲”激情廣場方陣早已歌聲嘹亮。《祖國,我慈祥的母親》《駿馬奔馳保邊疆》《我的祖國》《父老鄉親》《紅梅贊》等一首首充滿激情的紅歌,唱得人不禁熱血沸騰。每天晚上,從金牛山公園到左海之濱,從五一廣場到西湖之畔,近百支合唱隊伍、數萬市民引吭高歌,公園、廣場成為歌聲的海洋。
【數據說話】截至目前,全市有群藝館(文化館)13家、公共圖書館13家、公共博物館37個,影劇院43個,音樂廳1個,藝術學校2所,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73家、農家書屋1336個、村級(社區)文化活動室1000多個,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逐步健全,初步實現了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福州日報記者 呂路陽/文 葉義斌/攝)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