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晉江市法院堅持以履行審判職能為切入點,積極參與社會管理,探索“農民工二代”維權和犯罪預防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有效地教育、感化和挽救了一批失足青少年,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1.積極創新審判方式。一是實行“圓桌審判”方式進行審理,變“坐堂問案”為“圓桌談心”,讓未成年被告人感受人文關懷,提高教育感化效果。二是聘請心理咨詢師,邀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參加法庭審理活動,對未成年被告人進行心理輔導;社會調查員在法庭辯論階段可就自己調查的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經歷、犯罪成因、是否具有可塑性等發表意見,并就是否適用非監禁刑提出建議。三是盡量安排熟悉青少年身心特點的教師、婦聯和團委干部中的人民陪審員參審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用師長、家長和兄長特有的方式教導未成年被告人。四是重視非監禁刑的適用,對于初犯、偶犯、主觀惡性小、有悔罪表現、犯罪情節較輕或者具有其他法定、酌定從輕處罰情節,且具備幫教條件的未成年被告人,依法免予刑事處罰、單處罰金或適用緩刑。
2.把“寓教于審”貫穿審判全過程。聘請了20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員,對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經歷、家庭背景、平時表現和社會交往等情況進行調查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庭前思想教育。全面調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思想根源、家庭及社會原因,適時邀請人民陪審員、社會調查員、心理咨詢師參與庭審,共同做好庭中教育。在少年審判法庭的隔壁設立幫教室,對于法定代理人到庭參與訴訟的案件,在庭審結束后,請他們留下來和未成年被告人面對面交流,促進未成年人犯悔罪服法。
3.探索創新幫教模式。一是“民企幫教”。將“農民工二代”少年犯留在親人身邊或送進“民企幫教基地”,為他們提供就業崗位,實行同工同酬,定期派員到企業進行回訪幫教和教育指導。同時,依托企業的黨、團和工會組織對他們進行技能培訓和品德教育。2005年以來,先后在晉江愛德康制衣有限公司、英林鎮七彩狐服裝針織有限公司設立“未成年人幫教基地”,共幫助33名“民工二代” 罪犯接受改造。二是“助學幫教”。對于依法可以適用緩刑的失足學生,主動聯系其所在學校,幫助其重返校園,繼續完成學業。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失足學生,資助其必要的學習生活費用。2005年以來,共對12名失足學生依法判處緩刑,其中有4人已考入中等專業學校。三是“回訪幫教”。定期回訪其家庭和所在村(居)委會,了解其工作生活情況、思想動態和判后表現;定期向未成年緩刑犯及其家長的手機發送警示短信;連續十年到省未管所,對未成年服刑犯進行回訪幫教,送上學習生活用品,并對表現優秀和家庭經濟困難的罪犯予以適當的獎勵和經濟補助。2008年12月,晉江法院和市關工委共同出資近十萬元,在省未管所設立“愛心圖書基地”。四是“心理幫教”。2009年3月,晉江法院嘗試把心理輔導引入判后幫教,作為對失足青少年矯正的彌補和延伸。五是“集中幫教”。定期舉辦幫教大會,把未成年緩刑犯及其家長集中到法院,對他們進行集中幫教;多次組織未成年緩刑犯及其家屬到省未管所進行體驗教育。
4.拓寬載體開展法制宣傳。一是法制宣傳進校園。選派骨干力量擔任法制副校長,在3所中學設立了“青少年維權教育基地”,通過舉辦法制講座、法制漫畫展、模擬法庭、法律、維權咨詢和小記者法制采訪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加強校園法制教育。二是借助傳媒開展法制宣傳。通過庭審直播、以案釋法和大型法律咨詢活動等多種形式,加強對青少年的法制宣傳教育。近年來,共有5個“涉少”案例被中央電視臺、福建電視臺、泉州電視臺的法制欄目采用。創辦“晉江青少年法治在線”網站,設立“青少年維權法律咨詢熱線”,定期編印《青少年與法》、《法治園地》、《舉案說法》等宣傳海報,擴大社會宣傳。三是開展與社區、企業共建活動。與晉江市龍湖鎮燒灰村青年中心聯合設立“青少年法制宣傳教育點”,定期舉辦法制講座、普法宣傳、法律咨詢和法制漫畫展等活動,為農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法律和文化氛圍。2010年4月,在陳埭鎮蘇厝村清美(中國)有限公司內設立“青年農民工法律服務點”,為來晉務工人員及其子女提供法律服務,并對他們進行法律和政策宣傳。?????????????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