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孝學生不得推薦”只會產生偽君子
當前,有不少人認為時下的社會風氣已經(jīng)面臨道德滑坡的危機。不管這種判斷是否具備嚴格的數(shù)據(jù)基礎,但至少反映人們對社會道德問題已產生了焦慮感。在這樣的情景中,北大加大了道德層面的考核,將“不孝敬父母者”踢出校長推薦之列,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具有引導社會道德的功效。
但是,北大縱然有一千零一個美好的理由,也沒法消解“不孝敬父母者”的認定難度。當然,可以硬性規(guī)定校長有義務家訪,充分了解擬將被推薦的學生是否存在不孝敬父母的行為。可是,學生家長除了美言自己的孩子之外,難道還會說別的壞話嗎?
當然,北大還可以往前走一步,規(guī)定家長要證明自己的孩子孝敬父母,必須提供證據(jù)。那么,孩子節(jié)衣縮食給父母購買生日禮物、百忙之中給父母捶背之類的故事定然會被導演出來,甚至用表演的方式制作成視頻供校方觀看。
此外,考核中學生是否孝敬父母,還要遭遇一個更大的難題:中學生未到贍養(yǎng)父母的年齡,相反是在接受父母的撫養(yǎng)。是否孝敬父母,其實往往要到贍養(yǎng)父母的階段才能有明確的衡量標準,而在父母撫養(yǎng)孩子時期,大家關注的是孩子是否聽話,只要孩子不給父母惹麻煩,認真學習且成績優(yōu)秀,就是個讓人夸獎的孩子。如果校長向學生家的鄰居了解孩子是否孝敬父母,說不定會被視為一個笑話。
在“學生是否孝敬父母”這個問題上,其實并不具備核查的可能性,校方、家長和學生為了應付北大的規(guī)定,就會有可能合謀造假,被校長推薦的學生很可能是被包裝成為一個非常孝敬父母的道德模范。由此看來,這一規(guī)定其實非常可能產生負面效應,從而引導社會制造“偽君子”,而與其引導傳統(tǒng)道德建設的本意相違背。(伍少安)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10-14北大校長推薦制要求“孝順”被指毫無操作性
- 2011-10-13我省8所中學獲2012年北大校長推薦制資質
- 2011-10-13閩8所中學獲北大校長推薦制資質 福州一中在列
- 2011-10-12北大校長推薦制花落211所中學 推薦生總額260名
- 2011-10-12北大“校長推薦制”推優(yōu)秀生標準增加“孝敬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