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尷尬與堅持】
義工活動經費,有的是AA制分攤,有的是義工自愿捐的。
不是正規軍 活動效果難保證
9月25日,泉州“真情在線”再次啟動“走進貴州幫助留守兒童”活動。這一次,活動現場沒有預期的好,募得的資金也有限,因此活動暫時擱淺,出發時間未定。
團隊成員未免有些難過。自2007年“真情在線”成立以來,秘書長子信已記不清楚,這是第幾次活動效果不好。外出募捐被人質疑,沒有資金無法支撐團隊發展,早已意識到這些問題的他們,在最近一段時間,還在為團隊的合法化問題不停來回奔波,討論被收編為“正規軍”的問題。然而,由于找不到業主主管單位,幾次商談均沒結果,無法登記注冊。
盡管如此,子信并不放棄。聽說泉州市民政局局長新上任,他希望能找時間跟局長溝通下;再不行,他還想好了最后一招——打算依托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會,成立該基金會泉州分會,借此推動該團隊的發展。
子信說,目前團隊里各行各業的人都有,盡管大家都很熱心,但力量畢竟有限,募捐的資金也很零散,很難真正發展。若協會注冊后,就會有企業等介入,可以較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提供服務。
缺乏經費
大多是自掏腰包
泉州義工俱樂部的會所,位于市區寶洲街一民房。這個10多平方米、簡易搭蓋的會所,是負責人林世雄家的樓頂。
2007年底,團隊剛成立時,會所租在市區陽光巴黎小區一車庫,每月300元,除了一張桌子和幾張椅子外別無其他。后來,車庫不讓租了,他們又將會所搬至中山路一巷子里。迂回曲折的道路,讓不少新會員質疑,這個組織“是不是做傳銷的”。
為了不讓大家有這種誤會并省點租金,會所搬到林世雄家中。去年,林世雄家所在的浦西片區拆遷,林世雄租到現在住的房子,會所也跟著搬來。盡管如此,如今這個會所里的所有東西,要不是別人送的,要不是從廢品站撿來的。
林世雄說,經費問題一直是制約義工團體發展的一個瓶頸。義工平時的活動經費,有的是大家自愿實行AA制分攤的,有的是義工自愿捐的。沒有資金,連義工服都是他們自己做的,紐扣是一個會員的工廠捐贈的。不過,總是靠義工個人自愿出錢力量太小,“因為個人的財力總是有限的”。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