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海峽? 情滿萬家
???? ---全省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情況綜述
?
9月12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全省認真按照中央文明辦和省文明委的部署要求,把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活動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載體,著力深化節日內涵、突出民俗特色、提高群眾參與面,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節慶活動,進一步弘揚了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營造了喜慶、文明、祥和的節日氛圍。
1.上網送福,精彩共享。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利用網絡宣傳節日文化成為新風尚。全省各地充分利用社區綠色網吧、校園綠色網室、村鎮文化信息共享平臺等陣地,組織干部群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和網絡志愿服務者積極參與中國文明網“中秋大團圓、家家樂中秋”網上宣傳活動。各地文明網站、政府門戶網站在首頁設置了節日專題鏈接頁面,對活動進行宣傳推廣,方便群眾參與。廈門市組織中小學生開展“中秋博文”征集活動,石獅、龍海、連城、永定等地各中小學校布置中秋親情作業,組織師生參加網上“中秋賞詩文”、“中秋賞明月”、“中秋賞美景”微博征集和網上中秋祈福活動。上杭縣將古田會議舊址荷塘、主席園、文元玫瑰花田、五指湖月夜等美景圖片上傳網站與網民共享。據不完全統計,全省近50萬人參與了本次活動,跟貼、轉發祝福圖片和感言寄語30多萬條次,上傳個人原創微博作品近萬篇。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未成年人在參與網上中秋宣傳活動中,充分感受中秋佳節豐富的文化內涵,分享了歡度傳統佳節的收獲與喜悅。
2.晚會助興,經典潤心。弘揚節慶文化是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今年,我省各地圍繞“萬家團圓、福傳八閩”主題,開展經典誦讀晚會等一系列豐富多樣的中秋文化活動。9月3日,廈門市舉辦“我們的節日·金秋月圓”經典誦讀(同安專場)展演晚會。晚會把弘揚中華經典文化與對偉大祖國的謳歌、暢敘親情融合在一起,把中秋佳節演繹得淋漓盡致。閩南童謠《中秋月光又圓》等節目洋溢著濃郁的同安鄉土韻味,體現了同安千年古城獨有的文化元素。9月12日,永泰縣在南湖激情廣場舉辦“故鄉月·中秋情” 文藝晚會,晚會深入挖掘中秋文化內涵,突出“團圓·和諧”的主題,彰顯永泰民俗文化特色,精心安排了舞獅、腰鼓、文明禮儀表演操、閩劇聯唱《家鄉贊》、閩劇折子戲《家和萬事興》、廣場紅歌大合唱等精彩節目,吸引了2000余名觀眾到場觀看,觀眾心中的詩意在月圓之夜激情蔓延。武平縣舉辦了“浪漫月光 情濃我鄉”主題中秋詩會,分為秋天的祝福、經典的旋律、時代的強音三個篇章,抒發了對祖國對時代的贊美之情。漳州市龍文區在吉馬家居廣場舉辦“龍文區2011年中秋詩會”,來自漳州市詩詞界的20名詩詞人代表紛紛上臺朗誦了自己的原創詩歌或古代詩詞,反映了龍文區特色自然景觀、人文社會和積極向上的創業精神、輝煌的建設成就。晉江、南安等地均舉辦了中秋詩詞吟唱會,德化縣以“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班隊會為形式,在各中小學校舉辦了一百多場詩文誦讀會,讓學生受到了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熏陶。此外,各地還結合實際,在校園禮堂、農家書屋、鄉村小廣場、企業職工之家等處,通過自編自演節目,舉辦小型多樣的文藝聯歡活動,與歸國僑胞、“中央西部開發助學工程”宏志班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等一起共慶中秋佳節。深情的經典詩詞吟詠,精彩的中秋晚會節目,歡快的聚會聯歡活動,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節日圖景,既豐富了節日文化內涵,也活躍了基層文化生活,增強了群眾幸福感。
3.民俗展演,閩臺聯歡。民俗活動是構成閩臺親緣情緣關系的重要因素,是促進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精神紐帶。近年來,我省始終把民俗文化宣傳作為節慶活動的重要亮點來打造,通過舉辦各具特色的福建民俗表演和展示活動,積極挖掘、保護和傳承各地民俗,把體現時代新風和群眾意愿的先進文化植入民俗活動,不斷賦予民俗以新的文化內涵,為“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增添了色彩。今年中秋節當晚,福州市在歷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安泰河畔的光祿坊公園舉行了“中秋燈會祭月”活動,吸引了數千名臺灣游客和市民前來觀賞。數十名身著漢服的女子在主祭的帶領下,依次完成焚香拜月、敬酒禮、獻果禮、獻月餅禮、誦讀祝文等環節,向月神祈福、寄托心愿。祭祀結束后,民樂隊演奏了福州傳統民間樂曲,嘉賓和市民一起吟誦中秋詩篇,讓市民感受到傳統文明的“回歸”和傳統文化博大厚重的魅力。當晚,在福州大飯店和光祿坊公園等處還開展了福州特有的中秋游戲——擺塔;福州泥人與天津泥人手工藝同臺展示,讓許多市民大開眼界。臺灣食品雕刻大師黃銘波展示了特別為中秋趕制的十二生肖鹽塑,為今年中秋“擺塔”活動增添了臺灣元素。
在閩南地區,中秋博餅活動讓廣大市民沉浸在無限歡樂之中。廈門市舉辦了第九屆中秋博餅節“狀元王中王”大賽和“茶香月圓”海峽兩岸中秋民俗文化節活動,通過開展穿漢服行漢禮、拋帕招親、猜燈迷、博餅知識競答等民俗活動,展現兩岸同脈同緣,展示了中華民族四海同源和全球華人同興中華的精神風貌。泉州市舉辦了“情滿東海灣天涯共此時”2011年泉州晚報中秋博餅大賽,并在各縣(市、區)進行狀元選拔賽。鯉城、豐澤、石獅、安溪、泉州臺商投資區等地熱情邀請臺胞臺屬臺商分別舉辦了“筍江月色”品茗賞月、“中秋月·兩岸情”聯歡晚會、臺灣十大歌星演唱會、“明月情·觀音韻”海峽茶文化中秋網絡博餅大賽、百人洋鼓大展示等活動,與臺灣同胞共話中華情。9月9日,漳州市舉辦第四屆漳州烏石媽祖文化節,臺灣信眾600多人與大陸上千群眾一起參加了兩岸書畫筆會、放飛和平鴿、宮廟會香等活動。同日,在為期兩天的首屆漳浦民俗文化節暨“歡樂總動員”嘉年華活動開幕式上,《人偶同臺》、《變臉》等一批民間絕活表演精彩紛呈,激情啤酒派對、創意市集、卡通動漫巡游等活動令人歡暢,為市民提供了集民俗表演、美食、娛樂為一體的中秋“文化盛宴”。在閩西,龍巖市“紅星美凱龍”杯中秋博餅文化節熱鬧非凡,通過社區博餅巡回賽,歷時一個多月,在海選中產生選手參加晉級比賽,最終贏取轎車大獎。此外,福州市、平和縣等地還舉辦名家大型書畫筆會,廈門市以第三屆廈門廣播電視集團受眾節為載體,舉辦“幸福論壇”和第五屆和諧鄰里節閉幕式,永安、永定等地召開港澳臺僑胞和民主黨派代表“迎中秋?慶國慶”座談會、中小學生“探月”主題教育等活動。各界群眾在參與中秋系列文化活動中,感受到濃濃的傳統文化魅力,表達了祈盼兩岸團圓、福傳萬家的美好愿望。
4.志愿服務,溫馨過節。愛心行動、志愿服務、文明新風是今年中秋節的一大亮點。節日期間,全省各地廣泛組織各類志愿者深入基層看望幫扶和慰問道德模范、農民工、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體,為他們送去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寧德市、福清市、蕉城區、光澤縣、德化縣等地發動各級文明單位獻愛心,為貧困家庭、空巢老人分發“愛心月餅”1200多盒,文明單位志愿者們深入敬老院、空巢老人住處為他們打掃衛生、表演文藝節目,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龍巖、永安、福清等地發動社會愛心人士為特殊群體獻愛心,龍巖義工俱樂部共募集到150盒月餅等食品以及現金2400元。永安市“關愛殘疾人----愛心月餅捐贈”活動共收到當地愛心企業和個人捐贈月餅210多份、現金1700元。福清市舉辦“攜手慈善 共創和諧”主題中秋慈善文藝晚會,共籌得愛心善款230萬元。該市龍田鎮從事廚師培訓的薛建波老板還組織20多名廚師學員自費出資6萬多元到鄰近鄉村看望老人和困難戶,同時請來了演出團,為后林、西歐、東庭等村的300多位老人們獻上一臺好戲。泉港區黨政領導和道德模范所在鎮、村、社區、單位紛紛走訪慰問各級道德模范和榮登中國、福建好人榜的“身邊好人”。龍海市、薌城區等地開展“迎中秋、送服務、助幫教”主題教育和“關愛女性、共建和諧——金秋送溫暖”主題活動,組織公安干警、法律工作者、巾幗志愿者與在押女嫌疑人共度中秋節,為她們提供法律咨詢、健康服務、心理疏導和幫教等服務。晉江、洛江、惠安等地組織志愿者走進農民工子女比較集中的寄宿制學校,開展“愛在中秋、心手相牽”主題親子互動游園、家庭教育講座等系列活動,為他們送去愛心月餅和學習用品,幫助農民工子女跟家鄉親人通一次電話、發一條短信。永安市利用“文化共享工程”資源,開展“同鄉同齡同夢想 共學共享共月圓”中秋文化活動,組織鄉村留守兒童到電子閱覽室開展網上閱讀、觀看名師課堂、欣賞優秀動漫作品,使村級服務點電子閱覽室真正成為他們的“第二課堂”。泉州、建寧、安溪等地志愿者深入邊遠礦區、建筑工地慰問農民工,為一線員工送上月餅和節日問候,同時邀請農民工走進“綠色”網吧,觀看網絡視頻培訓教程,與子女視頻聊天,欣賞優秀影片等,引導他們文明上網、文明用網,進一步營造了尊重農民工、關愛農民工、幫助農民工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