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中園”收費層層疊疊
問:孩子讀的民辦園收費就像旅游景點,進門先收費,要進入英語課的“小園”,還要另外收費,要加入美術等興趣小組,也要另外收費。
答:從目前看,這主要是當年幼兒園“公轉私”的后遺癥——小區配套幼兒園被出租給民辦園,后來政府經過協商,民辦園同意對小區內的居民按照公辦園標準收費,但心不甘情不愿,巧設名目收取費用。還有一種可能是,民辦園出于競爭需要,試圖先以低價學費來吸引學生,先把學生招進去再說。
民辦園師資力量弱
問:孩子就讀的私立園,一個班級四五十人,卻只有一名老師,沒人照管。
答:一些民辦園為了降低成本,沒有落實“兩教一保”(一個班級,兩名老師,一名保育員)的規定。
農村園成“看管所”
問:我們是農村幼兒園的老師,但是,我們不知道自己是什么身份。
答:農村幼兒園有兩類,一類是鎮的中心園,相當于公辦園,絕大多數屬于第二類,即村辦園(即農村小學附設學前班),這些村辦園既不算公辦又不屬民辦,沒有獨立的法人資格,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沒有明確的編制標準,辦學經費短缺,處于“以生養師”的狀態。
村辦園的收費極低,平均每生每年保教費是400元,每月約40元,以這樣的費用要來支付老師工資,可想而知能雇多少老師,老師的工資能有多少。因此有人說,村辦園與其說是在開展幼兒教育,不如說更像“看管所”。
民辦園教師工資低
問:我們是民辦園的老師,每月工資1000多元,實在太低。
答:除了公辦園、優質園,我市絕大部分幼兒園教師的工資都不高,一般集體辦、民辦幼兒園教師的工資只有1000元-2000元。由于工資待遇低,缺少培訓機會,這些幼兒園很難引進和留住優秀教師,造成了師資短缺和隊伍不穩定,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
“黑園”惹不起也躲不起
問:從教育部門公布的正式批辦的幼兒園名單看,孩子就讀的幼兒園不在其中,為何政府不取締?
答:對于這些“黑園”,主管部門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如果取締它,那么,兩三萬幼兒要分流到哪里去,但如果將它們轉正,不少幼兒園連消防都不過關。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