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晨報報道,最近國家11部委聯合對高爾夫球場進行清理整頓,然而在廣東惠州市惠陽區,一個占地600多畝的高爾夫球場在沒有審批手續的情況下,卻堂而皇之地出現了,開發商還要規劃建設大量配套獨棟別墅。對此惠陽區一些領導回應稱,沒洞的就不算高爾夫球場。
近年來,官員的雷人話語一直層出不窮,“沒洞的球場不算高爾夫球場”這種說辭,確實夠雷人的。在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停止高爾夫球場建設的大背景下,國家11部委的聯合檢查組能否對這樣的狡辯聽之信之,筆者不得而知,但是不管你們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當然,惠陽的這種狡辯或者掩飾其實也未必就是其獨創的,高爾夫球場的建設本來需要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審批,而當前絕大部分的未經審批的球場基本上是以偷換概念的形式,這些球場大多是打著體育公園、生態園、休閑園、綠化項目等旗號建設的,一般由地方審批。就拿沒洞的高爾夫球場來說,報道中提及的惠陽規劃委員會原來是按照“公共綠地”審批下來的。
可以說,在利益驅動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將高爾夫球場看作是招商引資的項目。從立項開始,開發商和一些部門就以各種名義掩人耳目。建設過程中對農田、林地的侵占,相關執法部門往往采取視而不見的態度。而政策上的令行不止,問責乏力等等,無疑縱容著高爾夫球場的“遍地開花”。
更為重要的是,讓木已成舟的高爾夫場地恢復成原來的樣子,是非常不切實際的事情。那么,在如何減少不必要的浪費方面,筆者認為,不妨還是看其原來審批的項目,就像這個“沒洞的高爾夫球場”當時惠州規劃委員會審批的是“公共綠地”,既然一些地方官員喜歡玩文字游戲不承認“沒洞的高爾夫球場”是“高爾夫球場”,那么白紙黑字的審批項目書假不了吧,你們就應該有勇氣讓這些“沒洞的高爾夫球場”恢復公共綠地原有的功能,讓這些綠地免費對公眾開放才是。(崔立鋒)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