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里的“義務大管家”、“的哥”的便民“百寶箱”、黃岐灣養鮑大軍的致富夢、斑馬線上無怨無悔的守望者、放棄高薪職業返鄉當“雞司令”的大學生、龍江村“獅子頭”制作工藝第七代傳人的雄心壯志……
全國新聞單位“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展以來,我市新聞戰線積極響應。福州日報、福州晚報、福州新聞網、《家園》雜志、福州電視臺、福州電臺等市屬新聞媒體紛紛對活動進行動員部署,并結合自身特點,采取多種形式扎實推進,切實踐行“三貼近”原則。
深入基層反映民情
福州日報從8月22日起,每天在一版開設“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來自基層一線的報道”專欄,涉及農業發展、村民致富新路、無物業小區管理經驗、居民環保實踐、工地建設、基層文明人文明事等內容,反映了基層的實踐和創造,反響很好。自開專欄以來,已發表稿件24篇。
從8月19日起,福州晚報開辟了“樹群眾觀點 倡樸實之風”專欄,要求記者深入村鎮社區、家庭住戶、衛生院所、鄉村學校、文化館站,把“我”置身于百姓中、嵌入報道里,采寫出一大批群眾喜聞樂見的作品。
福州新聞網開辟“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來自一線的報道”專欄,隨時滾動更新報道內容。在“福州要聞、生活資訊、福州社會、熱點專題、曝光臺”等品牌欄目優先刊登記者采寫的現場報道。
福州廣電集團各檔新聞節目在開設好“記者走基層”“文明社區行”“記者觀察”“我在社區”“一線見聞”“百名記者下基層”等專欄的同時,組織骨干記者深入到山區海島、田間地頭、工廠車間等基層一線,采寫出了《36年如一日 守護鄉鄰健康》《群眾眼中的好民警 同事眼中的“老黃牛”》等生動活潑的新聞。
福州電臺記者深入一線,把話筒對準普通基層群眾,采用平實的語言和群眾視角,報道群眾喜聞樂見的新聞,播出了《斑馬線上的“守望者”》《陳鎮國:遍尋古橋寫春秋》等稿件。
在福州,市屬媒體結合自身特點,紛紛增設基層聯系點。福州日報、福州晚報在各縣市記者工作站和福州各社區建立基層聯系點,全體采編人員分別包片深入農村;福州新聞網、《家園》雜志在部分縣市或社區建立聯系點,每個記者聯系一個城鎮家庭、一名干警、一名工人或一位農民;福州廣電集團各媒體組織編輯記者分期分批到基層聯絡點深入采訪,將基層的發展變化、好人好事等予以報道。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