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鄉村教師曾春生:教育是良心活,我會堅守到最后一刻
村里的路難走,曾春生老師還是堅持到每個學生家里去家訪
曾校長的心愿
如今的溪頭村正興小學已經步入正軌,學生們也坐進了新教室,而且學校的成績在同類校當中也算是出類拔萃。但曾校長心里還有幾塊大石不能落地:學校沒有電腦,他擔心孩子們不能學習新知識,跟不上時代;住宿學生沒熱水洗澡,他擔心學生生病;學校沒有乒乓桌、籃球架等設備……
曾老師說,教書育人,為的就是希望家鄉的父老鄉親能夠有知識有文化,即使是種柚子也要掌握好技術,這樣生活才能得以改善。但曾老師的心愿并沒有完成,因為溪頭村目前還十分貧窮落后,這里的孩子們還得不到良好的成長和教育環境。
“現在,學校最缺的是老師,特別是英語、數學和音樂老師”,他語帶憂慮地對記者說道。原來,現在學校有一年級到六年級共7個教學班,總共有204個學生,但是只有9名老師教課。平均一個老師要上兩個年級的課程,兼任3到4個科目,每周至少上課22節,工作量很大。“而且我們的教師隊伍偏老年化了,平均年齡51歲,教學任務太重”,曾校長補充道,“現在還需要至少4名老師,希望有年輕老師能加入我們,一起鋪平大山孩子的求學路。”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