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深圳8月14日體育專電(新華社記者陳思武??烏夢達)12日開幕的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有一個數字讓立陶宛青年萊莫納斯·拉古斯卡斯很驚訝:主辦地深圳有127萬青年志愿者服務這項賽事。?
在不久前一場中國和歐洲青年間進行交流的論壇上,他向同樣年輕的中國同伴提問:“沒有任何收入和回報,你們是如何動員和吸引如此多青年加入到志愿服務中的?”他得到的答案是,因為中國的大學生不僅能從中得到鍛煉,也能豐富自己的履歷。但這并不足以解釋他的疑惑,在他看來,能有如此多的年輕人參與絕不可能只有外部動力,一定有自我的動力在。?
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副秘書長皮均認為:“這也是世界一直疑惑甚至質疑中國的地方,他們希望找到,如此規模的志愿者背后龐大的管理體系和運作體系。”?
但事實并非如此,張東,一位普通的深圳志愿者表示:“我們的管理者是和我們一樣的年輕人,或者說是我們自己管理自己。我們參與是因為每個參與的人都認為自己從事了一件偉大的工作,并認為這項工作有可能改變歷史。”?
這或許是拉古斯卡斯希望找到的答案。?
在2010年底統計的中國2.61億流動人口中,40歲以下的年輕人達到82.1%,其中大多數是被稱作農民工的群體,老家在湖南的張東是其中之一。?
這種青年因為中國社會的變遷而改變原有生活地域和方式的現象在深圳這個新移民城市中體現最為明顯。?
2009年,肖紅霞、黃冬艷、彭春霞、邱小院4名來自深圳的年輕打工者作為中國產業工人的代表,登上了美國《時代》周刊年度人物排行榜。《時代》周刊這樣描述他們:“在深圳一家LED工廠,記者遇到了一群年輕的男女,他們都是外地來深圳的務工人員,同時也是推動中國經濟快速增長的動力。”?
雖然他們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飛躍的巨大力量,這些年輕人中很多還沒有改變自己命運,正為不斷高升的房價、物價發愁,但這并不影響他們希望改變別人和社會的愿望。據統計,目前深圳市的注冊義工約為25萬,其中大多數是年輕的外來人口。?
34歲的葉平是其中之一。8年前,他來到深圳。“一開始,我只想在深圳創造一個新的自己,夢想很簡單:買房、買車、結婚、生子,”葉平對新華社記者說。現在,他在深圳買了房,結婚并生了一個小孩。?
但讓他實現對這個城市的歸屬感的方式是工余從事的志愿者工作。他負責為第26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其他志愿者進行禮儀培訓。而他現在的夢想是:利用深圳市義工平臺,讓他所在的寶安區器官捐獻走在全國的前列。?
讓這些青年人能夠聚集在一起、實現自己志愿理想的重要因素是不斷發展的網絡。據統計,中國的網民數量在2010年底已經達到4.57億,這個數字單拿出來可以排在世界第三,其中40歲以下的青年網民占80%。?
皮均表示,統計顯示,現在中國傳統的社會組織有43萬多個,吸納的就業人數大約540萬人,而以網絡為基礎的各類社會組織估計有300萬到500萬個,覆蓋人群近1億人。?
那些在家里乖巧的宅男、宅女,在政府、公司等機構里聽話的優秀員工,可能是網絡社會組織中的骨干。例如,李森,這個因為在網上積極組織和號召進行志愿服務而聞名的志愿者,在現實中的身份是廣東一家電信企業的員工。?
“從2008年的汶川抗震,到北京奧運會、再到深圳大運會,年輕人體現了巨大的參與熱情。讓這些熱情通過制度化的安排成為一種有序的力量,這是中國需要吸取經驗并可以推廣到其他領域的,”皮均說。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