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禮儀之邦的國度就賦予了國人一種能力:待人接物盡量客氣,講話盡可能委婉。由此,中國也形成了一種“人情社會”:不當面拒絕,多顧及“場面”。這種約定俗成的“規(guī)則”其實也是一種禮儀和文明的體現(xiàn)。身在職場,也不例外。
但是,職場上的你必須得明白:哪些話是認真的,哪些只是“場面話”。這就好比你走在路上,一個熟人過來打招呼說:“吃飯了嗎?”——這是中國人慣有的寒暄方式,是日常生活中的“場面話”。沒有誰真的那么關(guān)心您的一日三餐,大可不必揪住“吃飯”話題不放,只需跟對方也禮貌地打一聲招呼就可以了。
而在職場中,分辨與學習適量的“場面話”更是一種生存智慧。
職場需要“場面話”
“怎么了”“很不錯”——上司的“場面話”可以讓團隊事半功倍
作為一家圖書出版公司的項目經(jīng)理,李依琳的任務(wù)主要有兩方面:領(lǐng)會老板的意思,搜羅熱門題材;帶領(lǐng)手下人執(zhí)行老板的指令,開拓作者群。李依琳說,因為“競爭大,利潤空間小,作者群缺失,內(nèi)部編輯積極性喪失”,圖書出版公司的項目經(jīng)理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有一次,一個作者突然給我打電話,說是沒有辦法按時交稿了。這下我很急”,李依琳說,“老板還在等著這部作品,而且事先我們聲勢也開始造起來了。”就在李依琳急得束手無策的時候,老板剛好從她旁邊經(jīng)過,問了一句“怎么了?”
“領(lǐng)導只是在辦公室遇到了下屬,隨口搭幾句話。如果我此時鄭重其事地告訴他到底是‘怎么了’,顯然是不合適的。”李依琳說,領(lǐng)導的一句“怎么了”往往只是場面上的關(guān)心,他當時根本沒時間真的聽你匯報究竟是“怎么了”。
但就是領(lǐng)導的這句“場面話”,突然讓李依琳有了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她笑著回了一句:“沒什么,抽屜鑰匙突然找不到了。”
李依琳說,自己的回答,其實也是“場面話”,既可以寬慰一下疲憊的老板,也可以為自己和自己的下屬營造一個輕松的環(huán)境。
既然深刻體會到上司“場面話”的作用,李依琳也嘗試著用這一招來對待她的下屬。“比如說,開選題會的時候,每個人都會發(fā)言,報選題。雖然我們最后認定的選題可能根本不在大家發(fā)言的范圍內(nèi),但是,一定要學會肯定下屬的想法。”李依琳說, “場面話不等同于虛偽,因為,如果你能適時地對你下屬說一句‘很不錯’,‘想法很棒’之類的‘場面話’,給他帶來的鼓勵是很大的,會有效地帶動團隊積極性,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
![]() |
責任編輯:卓志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