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周瑋)“作為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胡錦濤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的內涵,增強文化自覺,提高文化自信,更加清醒、自覺地推動文化的改革發展?!蔽幕坎块L蔡武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
蔡武圍繞新形勢下文化改革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暢談了自己的思考。
不能將整個文化都交給市場,搞所謂“文化產業化”
記者:在新形勢下怎樣科學地認識各種文化現象,從而確定正確的文化政策?
蔡武:最根本的問題是正確認識文化屬性。文化的內涵是價值觀,是精神,是審美,而文化的存在方式,一是各種類型的文化產品,二是各種形式的文化服務。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文化產品還是文化服務,在具有特定的意識形態屬性的同時,也具有商品、產業和經濟的屬性,可以通過市場交換來實現其價值。
記者:文化具有雙重屬性。
蔡武:對。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就需要從兩方面來考慮和認識問題,一方面,我們在文化建設、文化生產和創造中,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地位,堅持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堅持文化為社會主義服務,為人民服務,不給錯誤的觀點、反動的意識形態提供傳播的空間。另一方面,還要看到,在今天社會思潮日益多樣化的條件下,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樣化、多層次的,因此在文化建設中堅持正確的意識形態的主導地位的同時,還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在劃定紅線的前提下,大力發展先進文化,鼓勵健康文化,允許通俗文化,抵制腐朽文化,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要從文化產品和服務具有商品、經濟、產業屬性出發,在文化建設、創造和生產中,尊重市場規律,注意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但文化又不同于一般的商品和產業,我們既不能將整個文化都交給市場,搞所謂“文化產業化”、“文化市場化”,同時,也要加強對文化產業的監管,制定規則,確保其發展的正確方向和導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