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評論〕
?
著力建設一支傳播鄉風文明的生力軍
????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滿足農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福建省委、省政府實施村級文化協管員制度以來,全省1萬多名村級文化協管員常年活躍在農村文化建設第一線,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村級文化協管員制度的成功實踐,給予我們深刻啟示:
???? ——基層文化工作重心在鄉村。在信息化、城市化進程不斷加速的背景下,村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需求趨向多元。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城鄉差距很大。農村普遍存在文化產品供給總量不足,文化服務方式陳舊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直接面向當地村民的文化服務需要及時更新,這個重要任務必須要有一支貼近村民、了解村民文化需求的隊伍來承擔。從全省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結構看,大多數年齡在25—50歲之間,學歷大都在初中或職高以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文化協管員由村兩委或主干兼任,他們完全可以擔負起新農村文化建設領跑者的角色。
????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具有多重意義。各地鄉村文化是在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形成的,也隨著生產方式不斷變革逐步轉變和發展。在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文化需求的同時,創新農村文化服務方式,積極引導廣大農民群眾從文化生活的需求者成為農村先進文化的創造者、建設者,村級文化協管員可以發揮領頭作用。通過在鄉村建立文化室,提供信息交流機會,培訓農村文藝骨干,鼓勵引導農民群眾自編自演,自發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努力提升農民文化素質,從而使農村文化走上一條自我發展、自我創新、自我提高的新路子,把人數眾多的農民培養成為具有現代知識和現代意識的社會主義新農民,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堅實的人文基礎。
???? ——村級文化隊伍建設需要積極扶持。設立村級文化協管員,是福建省在全國率先推出的一項旨在扎實推進海峽西岸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開創性舉措,沒有任何經驗可以借鑒,需要各級各有關部門的支持。宣傳、文化等部門要著力抓好培訓、使用、管理、激勵等重點環節,把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成為推動農村文化發展的主力軍。各級黨委政府要積極探索建立和完善村級文化協管員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努力形成政府統一領導、部門密切配合的工作協調機制,同時鼓勵村級文化協管員因地制宜開展工作,不斷探索適合本土實際、符合本地村民文化需求的工作思路和服務模式,使農村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步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
(省文化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