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許錦全出現在記者面前時,她的行頭著實讓記者嚇了一跳,她帶著大大小小4個包,里面裝滿了前來求助和需要幫助人員的資料。面對記者疑惑的眼光,許錦全說,她剛從安溪鄉下趕回來,她要趁著暑假,調查當地需要資助的貧困學子,好在下學期開學前把愛心人士的愛心款發放到位。
一名白血病女孩的不幸遭遇,激起她的母愛
許錦全真正全身心投身慈善,源自于安溪初中生阿嬌(化名)的求助。她說,是阿嬌的病激起了她母愛的本能。
許錦全出生于泉州郊縣鄉下。憑著辛勤努力,她和老公從國道邊的加水站做起,到后來有了自己的制鞋機械設備經營部。在事業發展過程中,許錦全陸陸續續資助了一些貧困學子。2009年,阿嬌的一位親戚打電話給許錦全,希望她能助阿嬌一臂之力。
原來,正在讀初中的阿嬌被診斷患有白血病。高昂的治療費用,這個貧困家庭根本無法承擔。阿嬌的母親離家出走。阿嬌的境遇令許錦全十分痛心。于是,她開始匿名捐款、咨詢病情、四處找偏方。她打電話鼓勵阿嬌:“我不放棄,你也不能放棄。”
為了給阿嬌籌集費用,許錦全四處奔波。有一次,為了能得到一位她認為有能力幫助阿嬌的人士的支持,她不止一次上門拜訪,不停講述阿嬌的不幸遭遇。
阿嬌在泉州保守治療,把各界捐助的10多萬元全花光了。上海有家醫院的治療效果不錯,但至少要25萬元才能辦理入院手續。許錦全能想的辦法都想了,義賣玫瑰花、紅酒,上門勸募……10天,終于募集到25萬元。阿嬌順利地入院進行了骨髓移植手術,2010年,阿嬌康復出院。
社會各界共為阿嬌捐助了43萬元。許錦全說,是社會給了阿嬌第二次生命。
“我不能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但至少能撐起一把傘”
對阿嬌的幫助讓許錦全感悟很多。此后,她把家務事、店鋪通通交給老公打理,自己全身心做起公益事業。
許錦全對于白血病這種大病患者,勇于出手相幫。為什么要幫他們?許錦全想得很簡單:生命好不容易才有一次,不能輕易讓它失去!然而,要籌措到數額如此巨大的救命款,畢竟不容易。許錦全告訴記者,她憑的就是一顆媽媽的心,“在我身上,別人能看到真誠”。
媽媽的心,有真誠,也有細心。在決定為某人募捐前,許錦全會實地考察對方是否真的需要幫助。一旦成功募捐到善款,她會邀請被捐助人或其家屬簽字確認。如果有可能,她會邀請當地村干部或民政系統的工作人員簽字確認,并把這些字據給捐助人過目。被她勸捐過的人士,看到自己捐出的善款落到實處,就愿意與她繼續合作。此外,許錦全還充分利用紅十字會、文明辦、民政系統募捐。
除了大病患者,許錦全主要幫助孤寡老人和貧困學子。為了實地調查所需幫助人員的真實情況,許錦全甚至一天會走訪45位老人。“以前我經常頭痛,現在頭不痛了,因為我沒時間想自己的病。”許錦全笑著告訴記者。
在鄉下調查的時候,為了省錢,許錦全一天花在吃上的費用不到10元,午餐是3個饅頭和1瓶水。
善事做得越多,許錦全越爭分奪秒。她告訴記者,這幾年她一直在醫院跑,看到太多人生無常,所以,“能做好事就趕快做,否則來不及,我不能給他們撐起一片藍天,但至少能為他們撐起一把傘”。
想成立愛心媽媽協會,讓愛充滿大地
受到幫助的人越來越多,泉州人都記住了“許錦全”這個名字,大家稱呼她為“愛心媽媽”。
在幫助阿嬌的過程中,許錦全的家人一直堅定地支持她。“媽媽,如果阿嬌的治療費用還不夠,我們把車賣了吧,車子以后我們還能再買。”許錦全的女兒說。
在三明學院新聞系就讀的蘇月香,父母雙亡,從高二起就開始接受許錦全的資助。由于家庭變故,蘇月香原先性格非常內向。耳聞目染了許錦全的善舉后,她的性格變開朗了。現在,她不僅能自力更生,還經常到老人院、福利院當義工。
脊髓動靜脈血管瘤患者周志偉治愈后,把剩余的2.6萬元善款捐給了其他需要的人。
這樣的事還有不少,都讓許錦全感到很快樂、很享受。當電話響起,聽到“愛心媽媽,我想你了”之類的話,許錦全會淚如雨下,她覺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現在,許錦全有個想法,那就是盡快成立愛心媽媽協會,讓其他一樣具有愛心的媽媽參與進來,“1個媽媽可以影響10個媽媽,10個媽媽就能影響100個媽媽,100個媽媽后面可能就是1000個媽媽……長此以往,我們的愛心媽媽就可以遍及全省,這樣愛的力量就會越來越大”。(福建日報7月12日 吳恩兒)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