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索高考“招賢納才”之外的功能
http://www.caoliu14.com?2011-07-11 11:05?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千萬學生組成考試大軍,家長、老師、學校如臨大敵,教育、公安、環保、交管等部門密切協作;從家庭支出、學校支出,到行政開支、社會成本,每年,為了一場舉國關注的高考,我們都必須付出昂貴的代價。
面對這高昂的“投入”,我們不能不反思:高考的效益究竟怎樣?其功能只是為了選拔人才嗎?
不錯,高考是為高等院校招賢納才的,但除此之外,它還有一個重要功能,就是對學生的素質、潛質和教學質量給予科學評價。然而,就現行高考來說,這種評價功能幾乎沒有發揮出來,一張由幾個分數組成的干巴巴的成績單,既是高校招生的唯一依據,也是對考生十年寒窗的“全面檢驗”和“終極評判”。
考試本來就是服務于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而如今卻成了教育教學的目的和核心。“天天圍著分數轉,月月為了分數干,年年盯著分數線”,學生、老師、學校,都為了分數這個共同的目標而奮戰。過分重視考試和分數,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這正是應試教育的主要弊端。
因此,改變現行高考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成為社會對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旨在“破冰”應試教育的“云海工程”拉開帷幕。其亮點在于,高考給予學生的,將不僅僅是自己的高考分數,同時還有一份“為個人量身定制”的診斷性報告——高考成績分析評價報告單。
然而,不少人對此心存疑慮:這種從高考答卷中得來的“評價報告”能否全面評價學生?能否對學生的素質和潛質做出準確判斷?如果不與高考錄取掛鉤,這樣的報告有誰會真正重視?假如與高考掛起鉤來,這樣的評價會不會走樣、變味、與初衷相去甚遠?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7-06高考神話“撞”上了“最牛的中學校長”
- 2011-07-04謝清洲:高考愛心車的發起人
- 2011-06-29從人大附中的高考奇跡說到素質教育
- 2011-06-28教育部禁炒作高考狀元難落實 背后存利益鏈條
- 2011-06-27病房考生高考分數挺理想 病床上畫錄取通知書(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