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留住》——編導手記
?
支教隊有一句名言,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生難忘的事。我想在寧夏海原一年的支教的確給每一個到那里的支教隊員帶來人生的思考和心靈的升華。
老支教隊員衛瑋是廈門大學志愿先鋒黨支部的一名骨干,每到周六的時間,她都和同學們風雨無阻地堅持組織參與一場名為希望小屋的活動,活動關愛的對象,是一群可愛的孩子們,他們大多是農民工的子女,有的是來自困難家庭。他們希望帶領這些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
我問她,天下孩子這么多需要幫忙的,你幫不完怎么辦,她卻跟我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在海邊有一個孩子發現很多水灣里有很多小魚被困在沙灘上,孩子就盡可能的揀每條魚,把它們丟向大海。然后路過的人就問他說,你這樣做能做的太少了,小魚太多你根本揀不來。孩子說了一句話,其他人也許不在乎,那條小魚在乎,我能救一條小魚就是救一個生命。”
和衛瑋的想法一樣,隊員宋淑紅也在自己的學院里組織參與“愛心家教”,幫助一些農民工的孩子補習功課,一年親身的支教經歷給了宋淑紅豐富經驗,她學會了如何親近孩子,如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的方法。每一個老支教隊員都會說,回來之后覺得那種支教的生活漸漸遠去,但是還是非常懷念,仍然還想繼續那樣的生活。所以我們才會去做一些義務志愿的活動,就想把這種精神再延續,可能我們已經沒有辦法再去教那邊的孩子了,但是我們可以繼續教這邊的孩子 做同樣的事。
老支教隊員們有時也會聚在一起,交流過去和現在的一些心路旅程,至今他們還記得一封從海原孩子那寄來的信,信里寫道:我們生活在曾被聯合國評為“人類最不適合居住”的西海固(寧夏海原),是你們給了我這份榮譽,給了我更足的信心,更好的精神狀態,我將能更好地去學習,以優異的成績回報你們,回報我的父母。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