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夢留住》——編導手記
一路黃土,一路白楊。從首府銀川到自治區(qū)南部極度缺水的海原縣,一路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漫漫黃土和一株株傲然挺立的白楊。 海原縣是國家級貧困縣,位于黃土高原的干旱地帶,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卻是降水量的10倍。這是廈門大學研究生支教團對海原這個地方最深刻的印象。從09年開始,廈門大學已經組織了十二屆的研究生支教團開赴寧夏海原山區(qū)進行扶貧教育,無論是滿眼渴望知識的孩子還是義無反顧支教的隊員,他們都如白楊般自立堅強、堅忍向上,不斷演繹著一個個感人的故事。
在我們攝制的這期節(jié)目中,講述的卻是第十一屆研究生支教團的成員回到廈大校園后的生活狀態(tài)。雖然角色和生活節(jié)奏都發(fā)生了變化。但是,他們并沒有忘記那些在西部的經歷,也沒有忘記心中曾經許下的誓言。
張東旭是十一屆支教隊的隊長,目前是廈門大學物理機電研二的學生。在前期的溝通中,校團委的老師首先把他叫來與我們會面,他初次給人的感覺就是憨直率真,而且對組織工作特別的在行。
張東旭介紹,回來之后,總共十四名的支教隊員都回到各自的學院繼續(xù)攻讀研究生的課程,但是曾經支教老師的身份在他們心中卻都沒有忘記。每一名隊員從海原回到學校之后,都在各個學院發(fā)起了不同的活動,比如說經濟學院組織先鋒黨支部關愛農民工孩子的志愿行動,不僅如此,對于西部的孩子,他們也都舉辦不同規(guī)模關注西部的活動,例如對西部捐贈燒鍋爐,還有服裝,一筆筆的助學金,是這樣。 張東旭現(xiàn)在的主要任務是,擔負起創(chuàng)建和培訓新一屆支教團的任務,爭取在最短時間內,把第十三屆支教團隊員由學生變成老師 ,讓他們繼續(xù)能夠帶好那邊的孩子。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