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山作為泉州中心市區的“后花園”,山上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加上獨特的自然植被資源,是泉州人一筆永遠的財富。近年來,由于監管不到位,山上無證餐飲增多、違法建設不斷、毀林開山時有發生,有的社區甚至擅自把山林地出租給個人(單位)……這些行為在一定程度上給母親山帶來“傷害”。
如何“保護中有序開發、開發中更好保護”?借助申報5A景區,有關部門給出了對策。
■關鍵詞 村落去留
據統計,目前清源山景區范圍內仍有常住人口1.6萬多人,涉及南安的豐州鎮和豐澤的清源街道、北峰街道、東湖街道等。僅清源街道就有12個自然村位于核心景區內,其中有8個自然村1000多人口仍住在山上。如何在有效地保護和管理景區的同時,處理好山上居民的生產活動、生活出路,一直是困擾景區管理部門的老大難問題。
“從景區發展的長遠角度考慮,對山上居民進行逐步有序的搬遷,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清源山管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
據最新版本的《清源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修編)關于“居民點調控”的規劃,對于如何管理景區內的村落有詳細的布置,“依據居民點所處的位置,可以將山上的居民村落分成搬遷型、縮小型和控制型,分類進行管理”。
按照規劃,像人口較多、民宅密集的水流坑自然村,由于其位于景區重要地段,適合整體遷出,拆遷后的土地作為景區游覽或環境建設之用;而像泰峰、后茂、環山等12處自然村,人口不多,規模較小,對村莊中非原住戶的建筑進行搬遷、拆遷,盡量恢復村莊原有的風貌,縮小占地面積,改善生態與景觀環境;屬于控制型的居民點,包括茶寮、洞后、柳洋等14處,則要求控制村落人口在現有規模以內,控制村落的建設規模,改造和搬遷其中不利于環境的生產項目,促其向旅游服務業方向發展。
■關鍵詞 無證餐飲
“在不破壞景區生態環境的基礎上,采取堵疏結合的辦法,該發證的發證,該規范的規范,該取締的取締,進行全面的治理與整頓?!睂τ谏缴蠠o證餐飲、大排檔的管理問題,清源山管委會有關負責人這樣表態。
為何山上的餐飲會無序發展?該負責人坦言,除了有利潤空間的刺激外,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不到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稱,清源山作為一個風景名勝區,除了基礎設施外,同樣需要一定數量的服務設施,這其中也包括餐飲業,但前提是要能在景區大規劃的原則下,進行統一建設,在衛生環境、環保設施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標準?!叭绻鼙WC這些餐飲店規范經營,一來既可提高居民收入,二來也是對景區基礎服務設施的有益補充,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由于餐飲行業,涉及工商、稅務、衛生等多個部門,他建議,最好由區政府牽頭,召集有關部門,包括當地的街道辦事處、社區居委會,共同研討,逐層審批,“否則只靠管委會一家獨撐,根本無法做好”。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