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養老,是否可行?
丁兆林:社區養老在一定程度上僅僅是一個概念,而這個概念一定要落到實處,你得要知道老人出了問題去找誰,比如老人吃飯找吃飯的人或者吃飯機構,老人如果是生病,找醫療健康機構,如果是有需要陪護,再找陪護機構,這個時候你會發現,如果是社區養老,這幾個機構是相互分開的,有了問題我只管你吃飯,其他事不管,如果是要看護的話我只管看護,吃飯的事,我不管,這時候不僅是老人本身不方便,你也會發現看起來很美的東西落不到實處。
但專業的養老機構就是把上述這些所有的養老服務進行打包,一個是方便老人,再有一個就是有專人負責,有什么事你不會跟社區的不同機構扯皮,有什么事找院長就能解決問題,這才是一個社會應該有的社會的養老機構,專業的人士做專業的事情。
茅倬彥:社區養老可以住在家中,而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相結合的優勢在于:第一,在自己家里生活節約成本;其次,可以根據自己的特殊需要定制社區養老的一些特殊服務,提高生活質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支出。比如社區居家養老中心,培養了一支非常專業的家政和護理服務隊伍,通過很少的花費,大概是一個小時10元到30元,就可以購買呼叫救援、家政服務、解悶聊天等一站式家庭養老服務。
我前不久剛從山西省某社區考察養老模式回來,在該社區,政府花了大概100萬元左右覆蓋社區3000個老人,并采集老人的信息,然后給每個老人配發了一個手機,這個手機配有一個呼叫按鈕。當你有需要的時候你一按鈕,社區中心的電腦上就會出現老人的頭像,社區中心的GPS將立刻出現家庭位置,服務人員在5分鐘之內就會到達您家,給您解決問題。
丁兆林:這個例子只是個體,而且,如果說本該5分鐘到達的服務人員最后沒有來,造成老人不治身亡等后果該怎么辦?因為社區養老在老人和社區之間并沒有法律協議和嚴格章程必須5分鐘內到達。這個聽起來很美的規則,可能是最后一個小時沒有到,這個責任由誰來負?而且并不是每個社區都能投入100萬來建設這個中心。
茅倬彥:社區養老的花費實際低于建養老院的花費。以上海為例,一張養老床成本平均10萬元人民幣,建養老院包括地皮、建筑施工,大概花費2000萬左右,這樣建一座養老院的花費和社區養老所需的花費相比,誰更可行?答案顯而易見。(《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張璐晶I北京報道)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