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醫療回歸公益需過三關
http://www.caoliu14.com?2011-06-13 08:20? ?來源:
我來說兩句
國務院醫改辦公室主任孫志剛表示,基層醫改要建立“維護公益性、調動積極性、保障可持續”的運行新機制。(6月10日《新京報》)
讓基層醫療回歸公益是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迫切訴求。何謂“公益性”?國務院醫改辦官員的描述是:基層醫療機構不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而是真正回歸到了公益性;醫生不再是推銷藥品的商人,而是回歸到治病防病的角色;藥品不再是賺錢的工具,而是回歸到治病的功能。
如何回歸“公益性”?筆者以為,除了打破“以藥養醫”的運營格局和引入激勵機制外,還應當著力解決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政府對基層公立醫療機構實行收支兩條線制度。醫院的醫療收入上繳財政,醫院擴容、發展和升級需要的資金由財政列支,醫務人員的薪酬由財政支付,而不是和具體的醫療活動掛鉤。
二是政府要加強對基層公立醫療機構的財政投入。患者之所以熱衷于往大城市、大醫院跑,主要緣于對基層醫院的醫療設備、醫技水平缺乏信任。為基層醫院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加大財政投入,對于提升其醫療公信力至關重要。
三是不但要讓基層醫院遠離功利、回歸治病救人本源,還應當發揮好基層醫院作為預防疾病和養生保健第一道防線的作用。(張玉勝)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