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
在拍攝之前,志愿者便告訴我們,張金稱是個內向膽怯的小男孩,在實際接觸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張金稱并不會主動表露內心的想法,即使有什么想說的話也會選擇悶在心中,不做聲。特殊的家庭環境使得金城不想其他同齡孩子那樣活潑朝氣,志愿者們的一個問題甚至要問上好幾遍,金城才支支吾吾地吐出幾個字,這也讓大家很是心急。
金城是整個家庭的希望,越是這樣,奶奶越是迫切地想把金城拴在身邊,這樣金城才能在自己的眼皮下健康安全地成長。然而,志愿者們發現,奶奶越是急切地盼望孫子出人頭地,就越可能給金城帶去壓力,反而不利于他成長。于是,志愿者一方面及時了解金城在課業上的需求,另一方面多和奶奶溝通,不必給金城帶去帶大的學習壓力。三年來,志愿者們堅持這么做,也慢慢在金城身上看到了改變,金城和這些大哥哥大姐姐成了好朋友,也開始主動與人交流溝通了。
這些大學生志愿者們認養的另一名孤兒叫陳榕,她的家庭情況和金城相似,但性格卻十分外向活潑。在采訪中,陳榕的爺爺告訴我們,陳榕一點都不像苦命的孩子,每回見到哥哥姐姐到來,她總是笑臉相迎。在這么多志愿者中,她和志愿者陳瑛的感情最好,平日里若想陳瑛了,便會要求爺爺打電話給陳瑛。三年的交往也讓陳瑛十分牽掛這個小妹妹,只要陳榕的一個電話,無論是否有空,陳瑛都會親自去過去一趟。兩名孤兒家住閩侯縣上街鎮,距離哥哥姐姐們的學校有一定的距離,哥哥姐姐們每次前去看望時,除了坐公交,還要再走上半個多小時的路程,遇著雨天,小路泥濘不堪,還需要走更久,但是志愿者們從不在乎這些,因為這一份十年的約定,已經將彼此深深牽掛,漸漸成為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三年來,愛心涌涌不斷
采訪中,福建農大金山學院青年志愿者協會的現任會長郭壇明告訴我們,當初在與福州市慈善總會簽訂認養協議時,還有這么一條要求,那就是認養一方每年需要為這兩名孤兒提供一定金額的生活補助費。那么,每人每年該定下多少的補助金,這頓時讓大家犯了難。定得高了,怕自己心有余力不足,沒有能力為兩名孤兒提供有保障的生活;定得低了,又怕無法為他們帶去及時的幫助。思量了許久,志愿者們還是結合了自己是在校生的實際情況,決定為兩名孤兒每人每年提供一千元的資金,那么,十年下來的話,就是整整兩萬元。
三年來,這群大學生志愿者靠著廢品回收及各類愛心義賣活動,為這兩名孤兒提供的各類補助已達到一萬余元,遠超當初定下的標準,這也讓大家越來越有干勁。采訪時,郭壇明告訴我們,他也來自農村,家境并不寬裕,在這群大學生志愿者中,多數人的情況和他一樣,也正因為如此,大家更加堅定了要幫助這兩名孤兒的決心。
現如今,全校師生也都了解了這兩名閩侯孤兒的生活現狀,也逐漸認可了通過愛心義賣及廢品回收獻愛心的活動形式。走在農大的校園里,你幾乎看不見隨地丟棄的飲料瓶和易拉罐,同學們都已經形成一個習慣,那就是將飲料瓶收集起來,等著青年志愿者協會的同學們上門回收。這些一個個看起來不起眼的飲料瓶,卻為閩侯兩名孤兒換來了一分分及時的幫助,這也成了農大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也有越來越多的新生加入到這個愛心團隊,團隊從原先的三、四名成員發展到現在的一百二十多人,就連學院團委的老師們,也為大家的熱情所感染,并自掏腰包加入到愛心行動中,盡己所能幫扶兩名不幸的孩子。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