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州森林公園坐落在福州北郊赤橋村附近。公園三面青山逶迤,一面是波光粼粼的八一水庫。園內(nèi)植被豐富,滿目蒼翠。飛瀑流泉,湖光山色,美不勝收。鳥語林、珍稀植物園、桃樹園、櫻花園、竹林區(qū)、榕樹景觀區(qū)、森林博物館錯落其中,是生物王國的知識寶庫。古寺、古墓、古驛道、古碑刻隱掩在萬木叢中,散發(fā)出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游覽森林公園可以漫步林間,可以登山健身,可以參與水上運動,可以觀看鳥類表演。游覽森林公園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又可增長知識。所以福州森林公園成了福州市民時常光顧的好去處。
?森林公園中有個龍?zhí)毒皡^(qū)。沿景區(qū)的山澗小溪溯源而上,時而淙淙流水,時而瀑布如練,時而翠鳥跳躍,時而山花浪漫,時而修竹挺拔,行走其間讓人感到神清氣爽,樂趣無窮。小溪源頭附近有景點稱“刻字潭”,水潭寬數(shù)米,潭水幽深,寒氣逼人。潭邊石壁上有一摩崖石刻,內(nèi)容是“巖溪翁趙師恕邀清溪鄭性之、中山李遇、三溪林云晉同遊。峕淳祐丁未初秋上澣”。
?趙師恕是宋太祖趙匡胤九世孫,居福州。曾任南外宗正司事,是主管外居泉州宋宗室宗子的屬籍、教育、賞罰等事的官員。同游者:鄭性之,號毅齋,南宋嘉定戊辰科狀元,官至知樞密院事兼參知政事;李遇,嘉定七年甲戌進(jìn)士; 林元晉,紹定五年太學(xué)博士。有關(guān)此段摩崖石刻已有不少文章介紹過,這里不再贅述。
?距刻字潭下游百步之遙的溪岸處,還有一處摩崖詩刻,上鐫七言詩二首。豎排,二者并列。右邊一首為:
?? ?題默翁巖溪
??? 胷中丘壑須公有,
??? 洞里煙霞到處無。
??? 竟日聞雷鳴贛汀,
??? 半空瀑雪灑康廬。
??? 涇溪目?;奶β?,
??? 列嶂身行老柏圖。
?? ?三峽汲泉流不住,(第三字字跡不清,疑為“汲”字)
??? 吾儕到此進(jìn)工夫。
??? 落款為:淳祐壬子仲春望後一日陪默得庸齋作
? ? 左邊一首為:
? 自書堂歸路登眺一首
??? 崎嶇穿竹籃輿側(cè),
??? 高下捫蘿石徑幽。
??? 虎豹遁時深谷窈,
??? 魚龍舞處大江浮。
??? 公難望斷山中相,
??? 我久吟披澤畔裘。
??? 白石清泉知此意,
?請將直釣釣璜流。
? ? 落款為:淳祐壬子仲春望後一日書
?兩詩作者均為南宋趙汝騰。汝騰,字茂實,號庸齋。宋太宗趙匡義七世孫。居福州。寶慶二年進(jìn)士。歷任籍田令、秘書省正字、禮部尚書兼給事中、翰林學(xué)士承旨。趙汝騰工詩詞,一生寫下不少詩詞作品,有《庸齋集》六卷傳世?!度卧姟返仍娂际珍浟怂脑娮鳌I厦娴摹?/span>自書堂歸路登眺一首》七言詩可以在《全宋詩》(第33部)中查到。不過小有改動,題目改為“巖溪書堂登眺”,頸聯(lián)“公難望斷山中相”改為“公難閒坐山中相”,其余不變。
?福州森林公園內(nèi)的這兩首七言詩早就引起本地文物工作者的關(guān)注,《福州史志》2006年第5期的《福州北郊摩崖石刻》一文曾加以介紹。但一直無法確定詩作者的真實身份。究其原因,問題出在該摩崖石刻因年代久遠(yuǎn),字跡模糊不清,加之又是草書,所以文物工作者將詩作者“庸齋”誤判為“簡齋”,作者名字搞錯,自然無法找到作者真實身份。要不是《全宋詩》中的《巖溪書堂登眺》詩文提供線索,該摩崖詩作者或許永遠(yuǎn)是個謎。
?趙師恕的題刻時間為淳祐丁未(1247年)陰歷七月上旬,趙汝騰的題刻時間為淳祐壬子(1252年)陰歷二月十六,兩者相隔不到五年。想想看,在不到五年的時間內(nèi)有兩位趙宋宗室一位狀元在此地游覽、盤桓并留下墨寶,就憑這一點,這里就稱得上是旅游勝地!兩段摩崖石刻出自名人,有750多年的歷史,是不可多得、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旅游資源。近日我再次到森林公園龍?zhí)毒皡^(qū),見到兩摩崖石刻苔蘚斑駁,尤其是七言詩刻石周圍雜草、藤蔓密布,題刻上塵土苔蘚覆蓋,字跡已難以辨認(rèn)。希望相關(guān)管理部門加強保護(hù)工作和宣傳工作,做到既要恒久保留,又要提高其知名度,真正發(fā)揮其文物和旅游資源的作用。
?
![]() |
![]() |
責(zé)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