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齊英是晉江市華僑中學的一名普通老師,而她還有另外一個特殊的身份晉江青年志愿者。2008年,萬齊英在晉江青陽建立“親勤樂”心理咨詢工作室,免費為廣大外來務工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詢,長年致力于服務青少年健康成長事業。用她自己的話來說,“一輩子都在做志愿者的工作。”
萬齊英原來是學校里的英語老師,平日里,經常和同學們聊天談心,在這期間,她接觸到不少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于是,萬齊英萌生了當心理老師的想法。學完心理學后,萬齊英正式當起了一名心理老師,之后來到晉江青少年服務中心,成為一名心理志愿者。如今,萬齊英參與志愿者的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是晉江青年志愿者隊伍中最年長的一位。
萬齊英對于志愿者的熱愛源于家庭的影響。她的父母也是一副“熱心腸”,平日里鄰居、朋友有什么困難,總是竭盡所能去幫助。從小耳濡目染之下,讓她覺得“幫助別人是一個自然而然的舉動”。現在,萬齊英也在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更多人。
加入志愿者協會后,幾乎每場志愿活動都能看到她的身影。萬齊英三分之一的時間都給了志愿者工作,周末也留給了前來尋求幫助的孩子們。她讓孩子們住在自己家里,親自下廚為他們做飯,陪他們逛街、聊天,組織專門的活動,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快樂,慢慢走出心理陰影。“光說教是沒有用的,要用心去溫暖他們,把他們當做自己的親人。”
萬齊英有一名學生叫李明(化名),7歲那年父母親就離異了。之后,李明有了另外一位媽媽,媽媽還帶了一個聾啞弟弟。因家庭環境的影響,李明開始無心學習,成績下滑,人也變得沉默寡言。漸漸地,李明開始學會逃學、說謊,更不愿意和父母講話。
萬齊英說,家庭情況復雜的孩子更需要別人的關心,而她所能做的就是讓這些孩子重新體會到家的感覺,感受到家的溫暖。在萬齊英的幫助下,今年的清明節,李明第一次嘗到了家人做的“潤餅菜”,全家人第一次團聚在一起吃“團圓飯”。現在,李明重新回到了學校,和同學們一起上課,快樂地生活。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