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兒子的心愿》文稿
同期:費國琴帶領文嶺中學的學生參觀忠華紀念館
這是2004年7月7日那一天,是我忠華最后去救人那一天,山洪暴發那一天,洪水非常得大,我忠華最后沖下洪水后,再也沒回來過,這是他最后的畫面。這是他生前他的獎章,他的榮譽,曾經評上過“中國驕傲”。
主持人口播:2004年7月7日,一場突如其來的山洪暴發,讓我們記住了一位消防戰士的名字——鄭忠華。而不為人們所知的是,在這位英雄的背后,隱藏著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她叫費國琴,福建省長樂市文嶺鎮鄭朱村的一名普通農村婦女,在長樂,只要提起費國琴,人們都能講出一串串關于她的故事,2008年,她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母親”,那么,她究竟又是怎樣的一個母親,這樣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何以得到如此高的榮譽呢。
同期:費國琴看望殘疾人鄭梅官
費國琴:梅官,梅官有沒有在家,梅官?梅官?在這邊?去玩是吧?最近身體怎么樣
今年56歲的鄭梅官是費國琴的老鄰居了,由于先天腿疾,行動不便,鄭梅官只能靠做點簡單的縫紉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只要一有空,費國琴就會到鄭梅官家中幫著做點什么,而他兒子的學業也是靠費國琴一路資助過來的。
采訪:挑水什么的,生活顧不上的,她都有經常幫我,非常好,她孩子也是聽她媽媽的話,一步一步地讓我熬到今天,非常不容易,我現在孩子讀高中了,我以后孩子長大了一定要報答阿姨,報答叔叔,今生最親的鄰居。
事實上,這樣的事費國琴已經堅持做了30多年,1979年,從她嫁入鄭家,成為長樂的一名媳婦開始,她就隔三岔五地為村里的孤殘老人端茶倒水,洗衣做飯。母親與生俱來的同情心,深深影響了孩子的成長。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