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化荒山二十余年的徐道球老人
四月的山野郁郁蔥蔥,目之所及無不翠色欲滴。4月13日,我們攝制組來到離壽寧縣坑底鄉政府所在地2公里處的梧桐坑林場,登臨山巒放眼望去,胳膊般大小的松樹、杉木,新墾覆的毛竹林,在春天的雨露里盡情舒展。在山腰的竹林里,我們找到了“青山守護者”———徐道球。
二十余年前的承諾
今年58歲的徐道球是壽寧縣坑底鄉農民,小時候家里很窮,在6兄妹中他是最大的男孩,小學畢業后就跟隨父母在生產隊里掙工分養家糊口。土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后,他更是早出晚歸,披星戴月地干活,每年單單稻谷就能收獲六七千公斤,成了遠近有名的種糧大戶。
1984年春天的一個早晨,徐道球正準備上山干活,坑底鄉歸洋村民主任匆匆來到他家,說有件重要的事需要幫忙,而且相信只有他能做到。
原來,早年歸洋村委會曾組織群眾在村子的后門山開辟了150多畝的村集體林場,種植松樹和杉樹。由于交通閉塞、管理不善等原因,林場被濫砍濫伐幾近全毀,要保住林子必須找到合適的人來承包。看到村民主任心急如焚的樣子,徐道球放下當天要干的活,與他一起來到了歸洋村。
“如果你不承包,我們只能將林子全毀了燒炭賣。”看著眼前一個個流淚的樹樁,徐道球感到無比痛心,正當壯年的他當即答應了村民主任的請求,籌集了七千多元與歸洋村委會簽下了承包合同。從此,徐道球與森林,與樹木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自掏腰包開通了歸洋村到林場的機耕路,在林子里建起了小茅屋,并在兩年間,把被毀的林木全部補上樹苗。因為歸洋離坑底村較遠,為了護林、耕作兩不誤,農忙時節,徐道球還專門為林子雇了一個護林員幫忙守護。在他心底,管好林子不單是對村民主任的承諾,更是出于對每一棵樹木的摯愛。
在徐道球的不懈努力下,林子終于恢復了往日的郁郁蔥蔥。1996年,徐道球以低價又將林權轉讓給了歸洋村委會,完成了他當初的承諾。
?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