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
“我老伴心軟,眼淚多,但內(nèi)心堅強(qiáng)。”楊憲印說。多年來,無論是上世紀(jì)80年代他在工廠每月掙幾十元工資,還是90年代下崗后到處打工收入沒保障,妻子從沒有任何怨言,她背著孩子挖野菜、撿廢品,以頑強(qiáng)的意志撐起了這個苦難的家。
楊林6歲時,邵秀景夫婦自己的兒子出生了。孩子還沒有斷奶,夫妻倆做出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決定:把小兒子送到河南老家的大姐家照料。這樣,既有了精力和時間照顧楊林,也可以節(jié)省一大筆開支。
?
3月29日,在簡陋的家中,邵秀景老人望著楊林。 新華社記者 侯德強(qiáng) 攝
“有一次我?guī)盍秩ム従蛹遥l(fā)現(xiàn)他盯著電視裂嘴笑。醫(yī)生說過,找感興趣的事適度刺激大腦可緩解腦癱癥狀,我就也想給他買臺電視機(jī)。送走小兒子也有這個原因。”邵秀景說。
對捉襟見肘的夫婦倆來說,買電視是件天大的事。“那時的面粉分等級,別人家吃1號粉,我們就吃2號、3號,除了楊林碗里,我們一年到頭不見葷腥。”邵秀景說,就這樣過了三年,終于買回一臺二手的14寸黑白電視機(jī),這也成為到現(xiàn)在為止家里最值錢的家當(dāng)。
“小兒子3歲多才被她大姑送回青海,剛回來的時候認(rèn)生,躲著不敢見我們。”提起這段往事,邵秀景心如刀割。“他不在那幾年我特別煎熬,白天忙著照顧楊林,也就算了。晚上楊林睡著了,我翻來覆去地想,覺得對親生兒子的虧欠沒辦法抹平,胸口悶得睡不著覺。”說到這里,邵秀景使勁抹一把淚:“后來想通了,孩子有手有腳,身體和智力都正常,他以后總會比哥哥過得好,總有一天能懂我的心。”
楊憲印說,懂事后,小兒子從沒有怪過他們,會幫家里干活、照顧哥哥。現(xiàn)在,技校畢業(yè)后在外打工,還省吃儉用,時常接濟(jì)家里,他和老伴都很欣慰。
![]() |
![]() |
責(zé)任編輯:金婷 |
- 2011-02-17深圳龍崗探索涉外收養(yǎng) 94名孤殘兒童找到洋爸媽
- 2011-02-16愛心媽媽病危膝下收養(yǎng)4病童 急盼“熊貓血”
- 2011-01-19河南一農(nóng)民負(fù)債建小學(xué) 收養(yǎng)16孤兒管吃管住管穿
- 2011-01-14打工者收養(yǎng)女孩 為治病一家人花光所有積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