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癱瘓丈夫中風她一人撐起一個家
陳阿姨一家住在鯉城幸福社區,一棟住了十幾年的舊式宿舍樓。夫妻倆原先都是皮塑廠的工人,阿民是他們唯一的孩子。
2000年,22歲的阿民剛從中專畢業,在泉州市區一家工廠工作。2000年底的一天,一場事故突然降臨。阿民當天去南環路一家手套廠送貨時被一輛小轎車撞了。等陳阿姨夫妻趕到醫院,看著躺在病床上的兒子,哭得快暈過去。“當時我們心想,干脆一家三口同一天做祭好了,家里就這么一個兒子啊……”提起當年的車禍,阿姨有些哽咽。
兒子遇車禍,一直昏迷不醒,幾乎讓阿姨一夜白頭。
兒子住院期間,他們為兒子翻身、拍背、洗漱……兩人幾乎沒有離開過醫院,飯菜由親戚們輪流送來,他們還常常顧不上吃。有一次,阿姨拿枕頭想給兒子墊上,無意中發現兒子的腦袋竟能微微抬起。她趕緊跑去叫來醫生:兒子終于醒過來了。
這一天來得太遲了,他們等了整整4個月。“醫生說半個月就能醒過來,但醒來也會是植物人。”陳阿姨說,兒子醒得很遲,但眼睛慢慢睜開了,有恢復的跡象,這已經是莫大的希望。
10多年來,愁壞了夫妻倆,尤其是丈夫,買菜、做飯、推拿再加上操心,也累壞了。去年3月,丈夫坐在椅子上,身體突然就歪斜著倒下,中風了,右邊的身體都失去了知覺。
自制推車用了11年如今已是銹跡斑斑
這11年,陳阿姨為兒子費盡心血,也讓這個家庭經濟困難。兒子車禍后一年,家里的積蓄就全花光了,住院費實在高,夫妻倆只能把兒子接回家中。
兒子四肢僵硬,必須活動鍛煉。為了省錢,擅長手工活的父親找來廢棄水管、自行車的曲輪、鏈條等焊接成了一架簡易的復健車:可以綁在床上,兒子用雙腳蹬,活動下肢。細心的父母想得很仔細,不僅裝上了彈簧調節蹬踏力度,還在踏板上固定了雙鞋子,這樣蹬起來才能使上勁。
剛開始,兒子一天只能蹬一小時,現在他坐在輪椅上能蹬至少兩個小時。這輛復健車陪伴著阿民11個春夏秋冬,如今已是銹跡斑斑。
除了自制復健車,父母每天還要幫阿民作全身推拿。“家里的活絡油也不知道用了多少箱,每天都要幫阿民全身推拿,至少一個小時幫他松松筋骨。幾個月后,他的右手終于能舉起來。每次推拿完,我身上都是汗啊……”陳阿姨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