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真愛,她付諸全部的心血
城里睜眼是高樓大廈、通衢大道,到處張燈結彩,琳瑯滿目。而山村,相比起來是那樣狹小、灰暗。
2001年元旦,張先震與葉東星完婚后在萬全農村生活,葉東星除了要承擔起照顧張先震的重擔,還要幫公公、婆婆料理家務。由于從小在家時有媽媽和外婆做家務,她很多家務都沒干過,不會干,照顧一個重殘病人更是沒有經驗。葉東星就從零開始學起。她善良、勤勞、好學,很快就學會喂豬、做飯等家務。
有了葉東星的悉心照顧,張先震創作的勁頭更大了,他投入了全部的精力,希望能多掙一點稿費,改善一下家里的生活。
張先震說:“妻子成了我的手腳,去郵局收發稿件,把我寫的手稿輸入電腦……全部都靠她!”
2002年,老天給力,他們生了一個健康可愛的寶寶,爺爺給孫子起準備了兩個好聽的名字,“張興賢與張興濤”,讓張先震夫妻選一個。他們選了“張興賢”,寄寓兒子將來品德高尚。
此后,葉東星更加地忙碌起來,除了照顧丈夫,還要照顧好兒子,忙里忙外,做飯、喂豬,儼然是農家院里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主婦,沒有一丁點城里姑娘的嬌氣和架子。不管春夏秋冬,每天,葉東星都早晨5點多鐘就起床,生火做一家的早飯。飯做好后,服侍張先震洗漱和兒子起床。張先震和兒子吃完早飯,她自己匆匆扒幾口,送兒子去上學。送兒子上學回來,洗衣、掃地等家務忙完后,又匆匆奔往學校接兒子放學……每天晚上,吃過晚飯收拾完碗筷,葉東星立即給兒子洗澡,之后又給張先震擦洗、換衣,等輪到她自己,往往已是10點多了,如此日復一日。
他們家的生活相當困難,經濟來源是張先震微薄的稿費、低保及親友的扶助度日,張先震還有兩個弟弟、一個妹妹,他們都還在讀書,他們一家的經濟十分拮據。
“葉東星從不挑吃穿,也不肯輕易添一件新衣,因為困難,偶爾桌上有肉或排骨,葉東星總舍不得動一下筷子,她都先讓公公婆婆、老公、孩子吃,自己最多吃點殘羹剩菜,”說到這里,葉東星的公公婆婆都動了情,大滴的眼淚簌簌往下落。
俗話說禍不單行福無雙至。 2008年初,張先震的眼睛視力開始模糊,并一度發展到失明的狀態經,醫院診斷張先震眼睛患上了虹膜睫狀體炎,這種病會時常復發,不治就會一天比一天嚴重,很快失明,每次一發作就要及時將他送進醫院,打針,吃藥,否則后果不堪設想。鑒于張先震虛弱的身體,醫生建議他們離醫院近一點的地方租個房子。
為了治療的方便,經過和父母的商量,張先震一家三口在縣城租賃了兩間房子,距離縣醫院很近。離開了公公婆婆,葉東星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她要照顧生活不能自理的丈夫,她要接送年幼的兒子上小學,她要上街買米買菜,要打理家里瑣碎的家務……雖然葉東星每天忙得不可開交,但她還是很想出去找一份工作,但很無奈,張先震一時一刻都離不開她的照料……
葉東星每次上街買菜都要盡快縮短時間,因為要趕回家照顧丈夫,但就在有限的時間內買青菜時她還要貨比三家,揀最便宜的菜買,為了節約每一分錢。每天中午、晚上,葉東星都要輔導兒子寫作業……
命運不公,因積勞成疾,厄運偏偏又降落在葉東星身上。新年伊始,一天夜里,葉東星的腰、腹突然劇烈疼痛,疼得她滿地打滾,后在教堂的教友的幫助下送進醫院。經診斷,她患的是身體多發性結石,腎里有,輸尿管里有,最大的一顆達1.2×0.6cm。本來就困難的家庭陷入了更加困難的境地,通過親戚朋友、教友的幫助,一次次到醫院進行碎石,同時配合著吃排石的藥。
就這樣,葉東星用她羸弱的身體維持著一家人的生活。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