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達街道辦綜治中心辦公室主任高曉杰告訴記者,剛開始時這里不通公交,居民們紛紛反映出行不便。于是,他就親自跑市公交公司進行聯系協調,又協調沿路有關單位清除了影響公交車行駛的阻礙物,這一跑前后就是16天,終于使問題得到了解決。余俊珍說,過去出去辦事、孩子上學都得找人送,有了公交車就太方便了。辦張卡,坐一次才兩毛五。
65歲的退休礦工張良進告訴記者,他喜歡書法,小區的活動室就有書法室,他經常和一幫老同志在那里切磋技藝。想活動活動身體還有舞蹈室,木地板,四周有扶桿,別說交誼舞,跳芭蕾舞也照樣施展得開。“有史以來,哪朝哪代的政府能像現在的政府這么關心老百姓?過去講生兒育女防備老,現在有了社保醫保,沒有兒女照樣衣食無憂。”這是老張的心窩子話。
綜治工作站、綜治工作中心,這是烏海市夯實基層基礎、從源頭上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構建平安穩定和諧烏海的最基本元素。高曉杰說,綜治中心的職能是組織、協調、督促、指導各有關部門的綜治、維穩工作,創建平安街道。而實際上,轄區居民有什么問題,需要協調有關單位解決,綜治中心都是走在前面,如化糞池問題、自來水問題、有線電視問題等等,綜治中心已經成為街道社區的“綜合服務中心”。
烏海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鳳珠告訴記者,幾年來,烏海市委、政府投入專項資金5.59億元,新建、改建、擴建社區辦公和居民活動場所,完善社區服務功能,對原166個社區居委會進行整合,現全市共有社區86個,每個社區按3000戶左右設置,綜合服務中心按3000平方米以上、居民室外文體活動場地按照每人0.25平方米建設,每10個社區建一個主題公園,為居民提供文化藝術、教育科技、廉政文化、體育健身等活動場所;解決社區內道路公交、水熱電氣等實際問題。
陳鳳珠說,2011年,全市將全面實現每個社區辦公活動場所寬敞,服務功能健全,社區隊伍優化,信息網絡覆蓋。社區服務中心設置“一廳、一市、一校、一家、三站、五中心、六室”,其中綜治工作站是三站之一,綜治、公安、司法、民政、勞動保障、信訪、計生、衛生、法庭等16個單位進社區,集中聯合辦公。目前,全市已建成烏達愛民佳苑、濱海等22個示范社區,并將“愛民佳苑”模式在全市進行推廣。(記者史萬森)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