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男,漢族,江蘇省常州市人,中共黨員。瞿秋白1919年五四運動時參加領導北京的學生愛國運動。1920年初參加馬克思主義學說研究會。后以記者身份赴蘇俄采訪。192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后,主持召開八七會議,確定了黨的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總方針。會后任中央臨時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黨的六大,隨即參加共產國際六大,后擔任中共中央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1931年起,在上海同魯迅一起領導左翼文化戰線的斗爭。1931年后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長等職。1934年初進入中央革命根據地。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爭,任中共蘇區中央分局宣傳部部長。1935年2月在福建長汀轉移途中被捕,敵人采取各種手段對他利誘勸降,都被他嚴辭拒絕。6月18日臨刑前,他神色不變,坦然走向刑場,沿途用俄語高唱《國際歌》、《紅軍歌》。到刑場后,高呼“中國共產黨萬歲”、“共產主義萬歲”等口號,英勇就義。 新華社發
一種信仰,點亮東方的天空,始終激勵著先烈們前赴后繼、視死如歸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換上新洗凈的黑色中式對襟衫,白布抵膝褲。泡上一杯濃茶,點上一支香煙,臨窗沉思,片刻,提筆寫下絕筆詩。這時屋外腳步急促,他知道最后時刻到來了,遂疾筆草書詩半句:“眼底煙云過盡時,正我逍遙處。”注明“秋白絕筆”。
福建長汀羅漢嶺下一塊草坪上,面對行刑者,他盤膝而坐,微笑點頭:“此地甚好,開槍吧!”
上世紀80年代初,瞿秋白的女兒瞿獨伊為了理清父親的事跡,找到了當年下令對瞿秋白執行槍決的原國民黨36師師長宋希濂。宋希濂在講述了瞿秋白生前最后的情形后說:“我一直對瞿秋白先生堅定的信仰和淵博的學識非常敬重,只因職責所在,才下令殺了他。”瞿獨伊聽后,熱淚長流。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是什么力量能夠讓革命先烈如此從容面對死亡?
如此令人扼腕慨嘆的場景,并非僅僅存在于遙遠的戰爭年代。
2003年初,非典疫情籠罩中國,堅守一線的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共產黨員葉欣身染病毒。當她病重至說不出話時,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筆吃力地寫下:“不要靠近我,會傳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降。正在給孩子們上課的中學教師譚千秋,弓著背,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用身體將4名沒有沖出教室的同學護在身下。學生活下來了,譚千秋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長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災害、玉樹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當國家和人民處于危難關頭,總有共產黨人挺身而出,視死如歸,沖鋒在前。
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這樣一種精神綿延不絕,代代相傳。他們身上那種超越凡俗的生死觀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慶市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厲華莊重地回答。這個答案,他探尋了多年。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4-02馬尾區舉行祭掃海戰英烈和革命烈士陵園活動
- 2011-04-02洛江區開展“誦經典 緬英烈”主題活動
- 2011-04-01美仁社區:組織未成年人開展“網上祭英烈”活動
- 2011-04-01福建省悼念見義勇為英烈 深切緬懷表達崇高敬意
- 2011-03-30河北省英烈紀念園迎來清明前首個祭祀高峰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