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觀察:眾議“校園騎車”到底該不該禁?(圖)
http://www.caoliu14.com?2011-03-29 10:40? ?來源:北京晨報
我來說兩句
反對
堵了消防通道
實是管理問題
在大學校園,自行車一直是一道亮麗風景。任何管理措施都為了服務生活、提升生活質(zhì)量,這就是說公共決策,要考慮管理效果,更要關(guān)注大眾需要;要考慮執(zhí)行效果,更要考慮管理作風;考慮到行政、形象需要,更要考慮到大學精神。如果因為所謂的消防需要就禁止騎車,學校單方面強調(diào)前者,而忽略后者,忽略公共效應和精神和諧效應。大學精神已淪落到事實上的自私、偏執(zhí)、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庸俗層次,未免太讓人失落了吧。
換言之,就算是自行車影響了消防通道,那也是管理者的問題,是相關(guān)管理措施的疏漏,而絕非自行車的問題。不在管理措施上下工夫,而實施單純的圍追堵截,這是標準的因噎廢食。
聯(lián)系到很多地方政府為了打造所謂的政績工程、城市形象,禁止自行車上路、截斷自行車道。城市的幸福指數(shù)、宜居指數(shù)降低很多。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順應民意,修改上述條款,非常尷尬。大學禁止自行車,因為是管理者的政績工程,也會削弱校園的人文氣息、恬淡情懷,而受到學生們的激烈反對和精神反抗。很多大學生認為這是一種“管理弱智”、“師生不平等”,就是一種見證。最終,也注定會在尷尬中收場。
這些年,很多大學提出了建設(shè)國際一流大學的口號,可如果僅僅是在硬件上的擴容、增地、上規(guī)模,而管理思維仍停留在權(quán)力審美狀態(tài),思想非常封閉,不愿意借鑒國際大學的一些人本理念、尊重意識以及博大精深的包容情懷,不和學生積極互動,而是躺在壟斷性政策上沾沾自喜,這種所謂的國際大學,只能是一種美夢。(雷泓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guān)新聞
- 2011-03-21龍文區(qū)開展“重溫紅軍路,愛國主義教育進校園”活動
- 2011-03-21安溪縣開展消費維權(quán)進校園活動
- 2011-03-18晉江“四步棋”做好校園安全管理工作
- 2011-03-15石獅教育系統(tǒng)加強學生誠信教育 推動校園精神文明建設(shè)
- 2011-03-14泉州第一幼兒園攜手家園共筑校園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