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莆田市仙游縣,一提到曾德梅,人們就無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對于今年已是82歲的退休干部曾德梅來說,應該是安度晚年盡享天倫之樂的年齡了,然而,他退而不休,人們時常在大街小巷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他經常背著包,到處找人推銷,但推銷的并不是什么商品,而是他包里裝著的厚厚一疊助學登記表,這登記表里記錄的都是一個個因為貧困而有可能面臨失學的孩子。說起推銷助學,還要從12年前,曾老下鄉的一次偶然機會說起。
1999年退休多年的曾德梅隨縣婦聯下鄉訪問貧困戶,與黃麗琳等3名失學的貧困女童結成對子,長期資助她們上學。但是,曾德梅發現,像黃麗琳這樣急需幫助的失學女孩還有很多,可“一個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曾德梅下決心喚起全社會的力量,共同推動扶貧助學。
從那以后,人們經常會看見這位古稀老人頂烈日、冒嚴寒,拿著蒲扇或雨具,挎著一個小黑包,早出晚歸地奔走在仙游的窮鄉僻壤。每找到一名資助對象,從了解家庭、學習情況、征求意見到拍照造冊、核實反饋,他至少要跑5趟,車費全由曾老自掏腰包。掌握了一批資助對象后,曾老開始不停歇地拜訪城區一些家道殷實的干部職工和本地知名企業家,向他認識的不認識的人推介這些掙扎在貧困線下的孩子,動員大家獻愛心。雖然工作難度極大,但功夫不負有心人,仙游華蘭塑膠公司董事長林俊欽,率先結對資助6名貧困生;創辦彩印廠的徐劍輝夫婦也一次性資助了8名貧困生;接著李振輝夫婦、鄭國增各自資助了10多名;木蘭街一大批干部群眾也聞訊紛紛加入資助者行列,其中101歲的林嚇道老人,把養病的2000元錢都獻出來助學,年僅7歲的小學生陳銘懋,也把父母給的壓歲錢、零花錢捐獻出來,受資助的孩子一天天增加。
大家都說曾老是個善于交際、籌錢有方的老人。曾老說:“是這5年的工夫讓我掌握了一些說話的‘技巧’,對企業家、干部、軍人等不同的資助者,我懂得用不同的說話方式、提供不同的受助對象來說動他們參與愛心救助。干這一行千篇一律是行不通的!”
2004年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欄目報道了曾老扶貧助學的事跡后,在仙游掀起了一個助學高潮,今年所籌集的助學金和資助的人數,比前4年的總和還多,曾老為此認定“記者能夠報道并參與助學行動,比軍隊號令的威力還大。為此,他也特別樂意接受記者采訪,他說:“我這是通過記者搞‘推銷’。”曾老的“推銷”成功了,12年來,他共募集1500多萬元資助金,資助過8000名貧困孩子,這些孩子從小學到大學,其中甚至不乏有考上清華北大的貧困學子。
“愛心老人”曾德梅的事跡在仙游縣已經家喻戶曉,其助學活動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和支持。更可喜的是,捐資助學在仙游已形成良性循環,以前受助的貧困生工作后又紛紛加入到資助者隊伍中。福建師范大學畢業生楊超拔受社會捐助讀完大學,畢業后回到仙游一中當老師。剛參加工作的他每年拿出300元資助榜頭鎮象洋村一名孤兒。
?
?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