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被租用的童年
這些孩子均是被親生父母以《聘請演員合同書》的形式“租”給雜耍老板,以雜耍為名行乞討之實,作為回報,這些孩子的父母每月可以得到數百元至1000多元不等的回報,但孩子們在外行乞的遭遇卻充滿暴力與脅迫。

首席記者/楊江
調查:源自一份重要舉報
長久以來,社會上廣泛流傳街頭行乞兒童絕大多數受利益集團的控制,為博取同情以及迫使兒童乞討,利益集團往往對這些孩子施加暴力甚至人為摧殘,由于難以相信親生父母會對自己的骨肉下毒手,人們懷疑乞討兒童中的一部分是被拐而來。但一直以來,鮮有發現具體案例來證實這樣的傳聞,相比之下,善良的人們更愿意相信這只是一個猜測。
《新民周刊》經多年的調查,得出結論——乞討兒童主要是從農村流向城市,而被拐兒童主要是從城市或農村流向農村,“乞兒”與“拐兒”有交集,但乞兒中被拐的只是極少數。
2月10日,海南省三亞市有了一個新的進展,8名在三亞市第一市場行乞的河南籍兒童被警方發現后帶至三亞市救助管理處,經調查,這8名乞討兒童均來自河南省周口市,其中7名來自該市太康縣張集鎮,當時的調查結論是不存在被拐與被脅迫行乞問題,孩子們均因貧困由父母或親戚帶至三亞賣藝行乞。
隨后,太康市張集鎮派出工作組赴三亞接回這批乞討兒童。2月14日,帶著海南省相關部門以及市民的關愛,孩子們踏上了返鄉的路途。就在同一時間,《新民周刊》記者也開始奔赴太康,因為《新民周刊》接到了重要舉報:這些孩子均是被親生父母以《聘請演員合同書》的形式“租”給雜耍老板,以雜耍為名行乞討之實,作為回報,這些孩子的父母每月可以得到數百元至1000多元不等的回報,但孩子們在外行乞的遭遇卻充滿暴力與脅迫,所謂“假親情、假苦戲確是真黑幕”。
太康縣是河南省民間藝術(雜技)之鄉,《新民周刊》接到的舉報是這8名孩子只是冰山一角,上述情況在太康縣個別地區較為普遍。
《新民周刊》的調查就此開始。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 2011-03-02探秘兒童乞討族:出租的乞兒
- 2011-02-25調查發現部分乞討兒童被父母當做賺錢工具
- 2011-02-24重慶民間孤兒院收留街頭乞討兒童因非法遭解散
- 2011-02-24為給兒子準備大學費用 62歲母親離家去他鄉乞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