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位于陜西省南部,地處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隸屬陜西省安康市,縣境西面與四川省萬源市毗鄰,東南方向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這是全國唯一用道教名號命名的縣,同時也是一個國家級貧困縣。
張黎娜要去的學校是紫陽縣瓦廟鎮瓦房村瓦房小學。2009年9月,張黎娜只身一人前往。她先從廈門乘飛機到西安,轉火車到安康,搭大巴到紫陽縣,換搭面包車到瓦廟鎮,乘摩托車抵達瓦房村,再步行山路才能到達學校?;藘商斓臅r間,才最終抵達學校。當她將行李放到學校安排的“宿舍”時,面對那簡陋的房間,木板拼起來的床鋪,破落的窗戶,雖然已經有心理準備,但她仍然有些難以接受。那天晚上,躺在凹凸不平的木板床上,她想了很多,難以入睡。但在隨后的支教生活中,那些山里的孩子很快擠占了她的生活空間,讓她沒有時間想其他的。
此次來到陜西山區支教,她是瞞著家里人來的。她只是告訴家里,她要去北京工作半年時間。她不知道家里人如果知道她是在那樣一個環境里做“義工”,會怎么說她。只有對幾個朋友,她“坦白”了自己的去向。一聽說她到山區當老師,朋友們常“關心”地問她:工資有多少?“來回路費有沒有報銷,是不是白吃白住?”當聽說是去做義工,“純義務”的,幾位朋友都說她“瘋了”。
總有東西直接觸及靈魂
瓦房小學是所完小,每個年段一個班,每個班只有20來個學生。全校共七名老師。因為老師少,每位老師都是跨年段跨學科教學。張黎娜擔任二年級的班主任,同時教二年級、三年級學生的語文,以及教四年級、五年級的英語。
瓦房小學的學生都來自瓦房村。雖然是同一個村,但由于地勢陡峭,村子住房很分散。兩個說是“鄰居”的家庭,可能是隔山相望,“串個門”要走個把小時。離學校最近的學生到學校也要走半個小時。張黎娜班上學生中,家離學校最遠的要走三個小時。由于離學校都比較遠,學生們早上上學時,便要準備好午餐。家庭經濟好點的孩子,便會帶五毛錢到學校來,中午在學校小賣部買五毛錢的泡面吃,多數孩子則是帶些土豆當午餐。渴了,便喝點生水。為方便學生上下學,學校對作息時間作了調整。早上11:30下課,中午1:00接著上課,下午3:30便放學了。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