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螢光閃閃/飄在夜晚的山野/點點光明/帶給孩子渴望的課堂/你的愛 我的愛/照亮孩子前方的路/你的手 我的手/托起孩子光明的未來……
這是摘抄自“螢火蟲計劃”網頁的一首詩,看到它,我就仿佛看到了螢火蟲的志愿者在山間奔走的身影:田間地頭與孩子們親密無間的嬉戲,寒冷的冬日為孩子們送上暖暖的餃子……
說起餃子,對于城里的孩子來說,這是再普通不過的東西,可對于山里的孩子,他們一年都難得吃上幾次,甚至有的孩子長到現在連餃子都沒有吃過。或許很多人都難以置信,現在都什么年代了,還有這樣的情況存在,帶著疑惑,在志愿者娓娓道來的講述中,我們帶著攝像機和他們一起走進了大山。
8:30 福州銅盤出發
他們這次走訪的地方是閩侯洋里,一個離福州市中心不到50公里的鄉落,山路雖然崎嶇,可“村村通工程”著實讓我們少吃了不少苦,志愿者老林(此次活動的召集人,應我們的要求與我們同車)介紹說,這是他們走訪的算是條件比較好的一個地方。
話說“賣蠟燭的商人最想見的就是經常停電”,我們這當編導做節目的最想見的就是故事曲折離奇,愈是凄慘愈合我們的胃口。要說我們沒有人性吧,那都是收視率惹的禍。呵呵#—%¥……一路上,我心里一直打鼓,要是沒有好素材,咱可怎么交差呀,更可惡的是,這些志愿者一個個都恪守“低調做人”的原則,已經有好幾個人表示不上鏡頭,不接受采訪,更有甚者,聽說此行我們攝像機跟著去,干脆打了退堂鼓,不去了。
無語……
好在我們自己有所準備,在拍攝的前一天晚上,突然來了個奇思妙想:買心愿卡讓孩子們寫下新年心愿,似乎是不錯的主意噢,沾沾自喜下吧——說做就做,馬上去買,可你說這心愿卡吧,平時見多了,真到咱想要的時候,跑斷了腿都買不到,要不小,要不大,要不土,要不就是無圖案,不符合拍攝要求……我只好買了些造型漂亮的便簽來湊數,可就我這愛鉆牛角尖的臭脾氣,哪里能饒得過自己,回來的路上,我看了下手機,才八點半,于是就給第二天跟我一起去的實習MM打電話,叫她也在家附近四處瞧瞧,這下把希望全寄托她身上了。嘿嘿,你別說,現在的小家伙可有招了,她跑了一圈打電話來說沒有符合要求的,最后給我提了個建議,買卡紙回家去剪,這大晚上的人還折騰人家干這活,還真有點于心不忍呀,為了把節目拍好,只好委屈下她了,我只好交代說能剪完就剪,剪不完明天車上再說,千萬別把自己熬成一只大熊貓……
我安慰自己說“既來之,則安之”,水來了不是還有土掩嘛。
10:25到達閩侯洋里
無準備之戰還真的是難打,由于他們這次走訪的時間短,下去之后,志愿者被分成三個小組分頭行動,一組留在閩侯洋里中學和孩子們一起包餃子,另外兩組去走訪曾經資助過的和新增的一些孩子,而這些新增的孩子具體情況怎么樣,誰都不得而知,他們手上只有這些孩子的名字,其他的情況只有實地走訪后才能一一了解。
沒招,聽說志愿者問號走訪的這組,孩子人數多,我們就跟他們一路同行了,直覺告訴我新增的孩子是這次拍攝的案例重點,季彩莉是他們走訪的第一個待資助孩子,他們家有四個兄弟姐妹,幾年前親生父親由于肝癌撒手離開了人世,給體弱多病的媽媽以及他們兄弟姐妹留下了大幾萬塊錢的債務,如今家里唯一的收入就是現在的養父在鐵建廠做工賺來的一個月幾百塊錢。了解大概情況后,我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季彩莉作為拍攝的對象。
由于拍攝需要較長的時間,我們和志愿者約好他們先去走訪下一戶人家的孩子,待拍攝完畢后我們再找地方碰面。可這一岔開倒好,我們在約好的地點等了他們足足半個小時還不見志愿者的影子。為了節約時間,我們決定先回學校拍攝包餃子的畫面(出來的時候有特別交代要留一些餃子皮,等我們回去的時候再包),我給志愿者問號打電話告訴他我們先撤了,好家伙,他把這詞理解成我們要先回福州了,跟留下學校包餃子的志愿者說我們回福州了,暈~~~,回學校,傻眼了,餃子皮全沒了,剩下的只有殘羹冷炙。好在我們回來之前有跟他們打了電話,聽說有個孩子到附近買餃子皮去了。長噓了一口氣,但愿餃子皮能買到,看了下時間,已經是下午1點多,估計攝像和司機都餓得肚子呱呱了,我們放開肚子干光了剩下的餃子,飯飽后餃子皮也就買回來了,阿彌陀佛……
15:00 繼續走訪洋里中學新增的孩子
在包餃子聊天的過程中,發現一個叫周琳燕的孩子是值得我們挖掘的對象,我們建議志愿者走訪下他的家里,可他們在天黑前還有10個新增的孩子要走訪,任務非常重,于是我們計劃只好暫時擱淺。聽老林說,他們早上走訪的孩子里頭有一個比較符合我們的要求,而且也是在他們即將走訪的那個方向,走了一段山間小路,呈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座破舊的木屋,屋子里頭黑得沒有辦法拍攝。志愿者介紹說,孩子今年念一年級,由于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媽媽精神失常,孩子平時沒人照顧,性格也特別的內向。在鏡頭面前,孩子不敢抬頭,也不敢說話,在我們的幾經疏導下,孩子露出了難為的笑容,他告訴我們他的新年愿望是要一個書包,因為他的書包破了。
孩子的純真打動了我們在場的每一個人,志愿者小茶說,“山里的孩子特別的真,他們有的時候會拿一撮米,蹲在那里跟你一起喂小雞,當他們敞開心扉接納你的那刻,也是最讓你感動的那一刻。”
拍攝的過程中,我們真的被志愿者那種如同己出的關心感動了,或許也正是這種感動,讓我們決定返回學校,繼續跟蹤下周琳燕的學校生活,因為他說他跟這些志愿者有了感情,特別是一個叫飛翔的志愿者。
由于母親中風,飛翔這次沒能參加洋里鄉的走訪活動。多年來,他不間斷地給周琳燕寄東西、寫信,周琳燕說他們全家人都叫他飛翔爺爺。
由于是周末,學校并沒有上課,我們再一次見到周琳燕的時候他跟幾個同學正圍坐在教室里聊著什么,可一見到我們來,孩子們都躲開了,不得已我們只得到處找人,臨時組織了一堂課,希望這樣的一個舉動不要傷害到孩子的自尊。
我給這篇手記取名“千回百轉大山里”,因為這次拍攝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可這一天卻充滿著無數的變數和抉擇,就像大山里的路,就像人的一生,祝愿大山里的孩子在千回百轉中磨練出的是智慧和勇氣。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