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大力改善民生建設 促進社會和諧
打造民生暖心工程
體察百姓疾苦,心系萬家憂樂。把實事、好事辦到群眾心坎上,讓民生工程成為群眾的暖心工程,是永定縣委、縣政府的不懈追求。
“讓適齡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一直是永定在教育方面的努力方向。縣里出臺了《永定縣教育強縣發展規劃》,不斷加大教育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去年以來,縣里投入幾千萬元,實施了19個校安工程項目,完成了18所示范性寄宿制學校建設,并對城區教育布局進行調整,確保“讓每一個適齡學生入學,不讓一個困難學生輟學”。
為讓群眾看得起病,永定縣在為群眾免費辦理自然災害公眾責任險、房屋統一保險的基礎上,統一為全縣群眾免費辦理“大病保險”。同時,實施了健康惠民工程,全縣12萬多50歲以上農民可享受2年一次的免費或優惠健康體檢。目前,永定有38.54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達98.66%,群眾醫療負擔明顯減輕。
對于弱勢群體,永定縣不斷延伸社會保障覆蓋面。目前,永定縣2266位“五保”對象已全部納入財政供養,農村養老保險實現了全覆蓋,全縣農村60歲以上的老人將按月領到養老補貼。
不僅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事業“亮點頻現”,永定惠民政策還在事關百姓切身利益的多個領域同時推進。
征地拆遷一直是項目建設和城市化進程中的一道難題。永定縣在開展征地拆遷工作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按照“讓利于民、有情操作、陽光運作”的原則,盡量尊重被拆遷群眾的意愿,維護了“破舊立新”過程中的和諧關系。在南門街東側二號地塊危舊房改造項目中,永定縣由于把尊重群眾意愿、維護群眾利益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得到了群眾的理解和支持,短短3個多月時間,就完成了改造地塊規劃設計工作和11個涉遷單位、149戶群眾的拆遷安置工作,真正讓“民生工程”變成“民心工程”。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