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志愿者《不離不棄》節目觀后感
http://www.caoliu14.com?2011-02-16 16:51? 陳 師?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從節目透析編導的采訪過程,雖然只有15分鐘,編導跟蹤采訪至少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編導首先要了解和認識主人公——吳蘭蘭,發掘她和鄭穎的故事,隨后跟蹤吳蘭蘭尋找鄭穎的爺爺,意外得到鄭穎父親的聯系方式,幾經周折找到鄭穎母親,最后鄭穎手術成功。編導與主人公一起跋山涉水,尋訪各處,明智的抓住尋訪過程中讓人難忘的瞬間,捕捉人物內心真情的流露,通過人物的個人采訪,把人物最真實的內心狀態,通過編導與人物間的對話,準確的呈現給觀眾。這不僅需要編導高水平的表達、溝通、協調能力,也需要有攝像師嫻熟的拍攝和抓拍技巧。
節目的一大亮點,在于畫面的真情表現上。節目中運用大量具有感染力的畫面:一開始,吳蘭蘭照顧鄭穎的溫馨畫面,自愿者團隊為鄭穎上街頭募捐的畫面,節目過程中鄭穎爺爺聽到孫女處境老淚縱橫的畫面,再到爺孫相見時的感人情景,吳蘭蘭講述對鄭穎的愛心時的眼神流露,鄭穎媽媽悉心照顧鄭穎的各種細節……編導截取采訪中最打動人的互動場景,采用最能體現人物靈魂的細節和對話,在故事的講述中加入適當的解說詞,個別細節處理上,特意插入醫生搶救鄭穎的情景再現畫面,在音樂襯托下,運用快慢節奏的穿插剪輯,張弛有度的表現了一個曲折感人的故事。
節目的另一個亮點,在于題目的設置和宣傳片的描述上。節目把“不離不棄”這個原本形容情侶間忠貞不渝的愛情的詞匯,借用到形容志愿者和援助對象的情感上,從字里行間散發一種崇高而神秘的氣氛,令人不禁想問,誰和誰不離不棄,為什么要不離不棄?而短短的30秒宣傳片,通過介紹吳蘭蘭和鄭穎的特殊身份,敘述中,巧妙的營造各種反差,給人一種不得不看下去的沖動。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