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共產黨人的一輩子 追記保山市原地委書記楊善洲
http://www.caoliu14.com?2011-01-30 08:40? ?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他很少呆在地委機關,一年里大部分時間都在鄉下跑,頂個草帽,穿雙草鞋,隨身帶著鋤頭、鐮刀等各種農具,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哪塊地里的草長高了就鋤兩把。地里看過了,群眾訪問過了,這才到鄉上縣上。他說:“與群眾一起勞動,了解到的基層情況最真實。”
保山有5個縣,99個鄉,每一個鄉都留下了楊善洲的腳印。龍陵縣木城鄉地處中緬邊境,不通公路,是最遠的一個鄉,很少有領導去。楊善洲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進了木城鄉。
在一間破舊的茅舍前,一位農民把他引進屋。一張用竹竿捆扎的床,一張草席,火塘旁放著一只破瓦罐,楊善洲把手伸進瓦罐,抓出一把干癟的包谷。他走到那位農民面前:“老鄉,對不起,我沒有當好這個地委書記……”
當夜,楊善洲召開鄉干部會議,他說:“我得先做檢討,你們這里的山是荒著的,地是閑著的,人的肚子是癟著的,袋子里是空著的,我沒盡到責任。我們要立即行動起來,幫助父老姐妹鏟除貧窮的根子,讓他們都過上幸福的日子!”
第二天,他從木城出發,又徒步3天,跑遍了周圍的幾個鄉,十幾天后,保山地委做出了改變邊境貧困鄉村面貌的實施方案。
楊善洲常對地委一班人說:“我們干工作不是做給上級看的,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幸福,只要還有貧困和落后,我們就應該一天也不安寧!”
不安寧,成為楊善洲燒在心頭的一把火,為了群眾能過上好日子,他一刻也不安寧。
“一人種三畝,三畝不夠吃。”這是早年流傳在保山地區的順口溜。由于保山地區山區面積占91.79%,土壤貧瘠、種植方式落后、農田水利設施薄弱,農業產量在解放初期很低。
楊善洲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我們是黨的干部,如果老百姓餓肚子,我們就失職了!”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11-22生命鑄師魂 追記河北廣宗縣第二中學原校長梁建峰
- 2010-09-25生命為世界和平燃燒——追記“鐵軍”戰士謝保軍
- 2010-08-24追記劉開瑾:不是每個人都能舍生取義 但他做到了
- 2010-08-09青春壯歌——追記舍己救人的四名江西電網職工
- 2010-08-04"支教玫瑰"余香猶在——追記杰出青年志愿者趙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