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楊善洲跑到省上要了一筆錢,林場開始修路。有人主張請專業設計部門來做公路規劃,他不同意:“林場現在沒有多少錢,有錢也得用來買樹苗呀,我們自己干!”他找來一些儀器,每天背上一袋干糧出去測量,常常天不亮出發,摸黑回來,14公里的山路,不知跑了多少趟,哪里有個窩窩,哪里有塊石頭,一清二楚。最后,全部路修下來,平均每公里只花了不到1萬元錢。
買樹苗資金不足,楊善洲就經常提個口袋下山到鎮里和縣城的大街上去撿別人吃果子后隨手扔掉的果核,桃核、梨核、龍眼核、芒果核……有什么撿什么,放在家里用麻袋裝好,積少成多后用馬馱上山。他說:“撿果核不出成本,省一分是一分。”
每年的端陽花節,是保山的傳統節日,也是果核最多的季節,楊善洲就發動全場職工,一起到街上撿果核,成了花市上一道“另類”風景。
有認識他的人說:“你一個地委書記,在大街上撿果核,多不光彩。”他說:“我這么彎彎腰,林場就有苗育了。等果子成熟了,我就光彩了!”
不過,在大街上看到父親撿果核的女兒老二老三感到不光彩了,勸他不要再撿。他說:“是不是你們覺得丟面子了?不要老想著你們的父親是個地委書記,我就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你們感覺我給你們丟面子了,那以后不要說我楊善洲是你們的父親!”兩個女兒流下淚水:“爸爸,我們錯了……”
有一次,撿果核,楊善洲不小心撞到一個小伙子的自行車,小伙子惱了,張口就是粗話,有人趕忙把他拉一邊,告訴他老人是原來的地委書記,撿果核造林呢。他驚得半天沒吭聲,轉過身說了一句:“這樣的官?我服了!”
如今,楊善洲撿回來的果核,已成為大亮山上郁郁蔥蔥的果林。
楊善洲還常背個糞箕到村寨路上撿騾馬糞豬糞,給樹苗做底肥;到垃圾箱里撿紙杯、碗裝方便面的外殼,當營養袋,培育“百日苗”;坐長途車顛簸幾百里,從怒江引來紅豆杉,從大理引進梨樹苗。那年,栽樹季節,他牽著馬去昌寧買樹苗,為了能及時把苗子栽上,他趕著馬連夜往回返,足足一天。
為種樹造林,楊善洲傾注了多少心血與艱辛,大亮山知道,每一棵樹知道,每一片綠蔭知道……
1999年,楊善洲在山上用砍刀修理樹杈時,一腳踩到青苔上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很多人都想,老書記可以留在山下好好休息了。可半年后,他拄著拐棍,又走進了大亮山。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1-22生命鑄師魂 追記河北廣宗縣第二中學原校長梁建峰
- 2010-09-25生命為世界和平燃燒——追記“鐵軍”戰士謝保軍
- 2010-08-24追記劉開瑾:不是每個人都能舍生取義 但他做到了
- 2010-08-09青春壯歌——追記舍己救人的四名江西電網職工
- 2010-08-04"支教玫瑰"余香猶在——追記杰出青年志愿者趙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