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1月5日訊 (通訊員 吳喜達)2010年的最后一天,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收到了由天津科恩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恩達”)寄出的12套餐廚垃圾發酵桶以及酶制劑。雖然早前已收到該發酵桶與酶制劑的使用說明,但收到實物后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工作人員還是立即與“科恩達”連線確認使用步驟。經過仔細的溝通與核對,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秘書處決定立即投入試用該批發酵桶。
2011年元旦,有12戶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的志愿者家庭先后投入使用由“科恩達”研發的餐廚垃圾發酵桶。該技術采用先進的微生物技術處理辦法,已在天津濱海新區的中新天津生態城的試點項目:全國首個原位生態餐廚垃圾處理站Eco-Station、位于開發區的泰豐社區、康翠社區、華納社區等試點生態社區全面鋪展開來。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垃圾分類項目組將對試用志愿者家庭做跟蹤記錄,并即時與“科恩達”保持聯系,完整保留該項目進程中的問題,為垃圾分類項目進社區提供參考數據。(吳喜達)
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秘書長鄭棣健認為,通過家庭、社區、有機農場的互動是解決廚余垃圾資源化的有效途徑。即通過家庭使用廚余垃圾微生物處理桶,將果蔬魚肉等投入桶內進行酶分解(這種酶菌能把每個家庭的廚余垃圾,分解成無臭味無毒素的有機物),再以計量登記的方式(此便于對廚余垃圾處理的家庭進行獎勵)將微生物處理桶內的經酶分解的廚余倒入社區餐廚垃圾微生物處理機予以集中處理,以生成有機肥并與生態農場(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有實驗基地)對接,真正達到家庭垃圾的干濕分類處置,從而不斷擴大社區居民廚余垃圾單獨投放,微生物處理,推進廚余垃圾科學處置,形成資源循環產業鏈。
據悉,11月,福建省環保志愿者協會秘書長鄭棣健在參加杭州2010中華環保民間組織可持續發展年會后,赴天津開發區拜訪天津科恩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馮少強,并對天津開發區生態社區的“不讓餐廚垃圾離開社區項目”進行考察。期間,雙方就采用先進的微生物技術處理家庭餐廚垃圾(即采用好氧-兼氧-厭氧-好氧的組合循環發酵工藝,在多種菌種配合協調作用下充分兼顧節能與高效)、環保NGO組織與科恩達公司聯手就地處置廚余垃圾等議題進行了深入的意見交換,形成了合作共識。
![]() |
![]() |
責任編輯:陳楠 |